“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这句古诗生动描绘了福州茉莉花茶的独特魅力。作为中国茉莉花茶的发源地,福州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全市茉莉花茶厂近千家,年加工量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更曾作为国礼登上国际外交舞台。
然而进入21世纪,铁观音、普洱茶等新兴茶类崛起,加上城市化进程侵占茉莉花田,导致原料供应锐减。部分商家陷入恶性竞争,以次充好损害行业声誉,让这座“茉莉花城”一度陷入沉寂。就在行业低谷期,85后福州青年陈威威却逆势而上,开启了自己的花茶创业之路。
从国企白领到制茶学徒
1985年出生于福州郊区的陈威威,自幼受经商氛围熏陶。2008年大学未毕业便尝试创业,在建材城开设木地板门店,却因缺乏经验首战折戟。转战国企两年后,这位不甘平凡的年轻人毅然辞职,拜入当地制茶名师门下。

学徒生涯异常艰辛:春季奔波于茶山收购茶青,夏季彻夜守候茉莉花田,反复试验不同产区的原料配比。为掌握茶叶审评技艺,他系统学习感官评判方法,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综合判定茶叶品质。这段持续三年的修行,让他从制茶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
传统工艺与现代电商的碰撞
2015年出师后,陈威威在福州开设实体茶店,却遭遇客户需求的碎片化困境。2018年转型线上,通过知乎平台发布专业品鉴内容,迅速积累首批核心用户。这种“内容种草+电商转化”的模式,让他的淘宝店首年即实现盈利。

在保持茉莉花茶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他创新推出柚子花茶、栀子花茶等系列产品。2020年采用新中式黑色包装,精准契合年轻消费群体审美,带动销量连续三年翻倍增长。目前团队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每年消耗茶青数十万斤,成品茶销量达五六万斤。
四季流转中的制茶哲学
陈威威的制茶日历与自然节律紧密相连:三四月制作绿茶茶底,六月中下旬开启茉莉花茶季,十月采制桂花茶,次年一月以腊梅花茶收尾。每个季节都有专属的“花时钟”,其中尤以茉莉花茶制作最为繁复。

茉莉花茶需经历九次窨制工艺:将含苞花蕾在38℃环境中催开,待香气最浓郁时与茶坯拌和,凌晨通花散热防止“烧茶”,清晨分离花渣后烘干茶叶。如此循环往复,高端产品需耗时三个月完成九次窨制,成就“只闻花香不见花”的极致体验。
产业复兴的新路径
面对原料供应挑战,陈威威通过订单农业保障茶农收益,带动周边花农增收。在拓展B端定制业务、开展直播电商的同时,他持续研发桂花茶等季节性产品,形成全年无歇的产业闭环。这个四人团队创造的不仅是商业价值,更让传统花茶工艺焕发新生。

“当老茶客说喝到了记忆中的味道,这就是最大的肯定。”陈威威的创业故事,印证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商业结合的无限可能。在数字经济时代,这位新茶人正用创新方式续写着福州花茶的千年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