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年内港股五大百亿IPO:奇瑞汽车领衔,投行格局生变

时间:2025-09-26 11:04:22 来源:科创板日报 作者:科创板日报

财联社9月26日讯(记者 赵昕睿)随着港股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及大额IPO项目相继落地,香港新股融资额的全球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9月25日,奇瑞汽车(9973.HK)正式登陆港交所,以91.45亿港元的募资总额,成为年内港股规模最大的车企IPO,这一里程碑事件再次搅动投行江湖格局。

奇瑞汽车港交所上市

奇瑞IPO创多项纪录:募资规模与市场认可度双突破

此次奇瑞汽车港股上市的保荐阵容堪称“全明星”:中金公司、华泰国际及广发证券共同担任联席保荐人,中信证券出任联席全球协调人。从发行细节看,公司全球发售2.97亿股,发行价定为30.75港元,对应募资总额约91.45亿港元,基础发行规模达11.74亿美元。这一规模不仅刷新年内港股车企IPO纪录,更是2022年以来涵盖港股与A股市场的汽车行业最大发行规模。

上市首日,奇瑞汽车股价表现强劲,最高升至34.98港元,涨幅达13.75%,截至收盘报31.92港元,总市值约1840.90亿港元。据LiveReport大数据,对比在港上市的其余车企估值,奇瑞当前估值水平仍具提升空间。

四大亮点凸显市场高度认可

除规模优势外,奇瑞IPO还具备多重市场亮点:

其一,在多家中资券商国际化网络与专业服务支持下,奇瑞成功引入13家国内外知名机构作为基石投资者,包括高瓴旗下HHLR、景林资产、大家人寿、国轩香港等头部机构。
其二,香港公开发售部分实现308.18倍超额认购,国际配售部分实现11.61倍超额认购,投资者热情远超预期。
其三,簿记建档环节吸引多元化优质投资者踊跃下单,最终实现发行区间上限定价,显示市场对奇瑞长期价值的坚定信心。
其四,此次IPO采纳港股新规下的机制B分配方式(公开配售占比固定10%)。据机构数据,自该新规实施以来,所有采纳机制B的新股上市首日均上涨,奇瑞首日3.80%的涨幅延续了这一趋势。

全球化布局与业绩增长支撑上市逻辑

奇瑞汽车成立于1997年,业务涵盖乘用车设计、开发、制造与销售,旗下拥有奇瑞、捷途、星途、iCAR、智界五大品牌。此次上市正值公司业绩快速增长期: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926.18亿元增至2698.97亿元,净利润从58.06亿元提升至143.34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682.23亿元,净利润47.26亿元,同比增长90.9%。

全球化布局是奇瑞的核心竞争力。自2003年起,奇瑞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销量超1300万辆。以2024年全球乘用车销量计算,奇瑞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销量229.5万辆,同比增长49.4%,增速居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之首。

本次募资用途聚焦两大方向:一是加大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研发投入;二是通过全球化策略拓展海外市场,巩固出口地位。

港股IPO市场数据

中金公司领跑百亿IPO保荐,港股市场“马太效应”凸显

2025年以来,港股IPO市场在政策红利与资本回流驱动下强势复苏。截至目前,年内已有65家企业上市,累计融资1560亿港元,同比分别增长44.44%、180.07%,助力香港重返全球IPO募资额榜首。

市场回暖离不开大型标杆项目的拉动。年内募资超百亿的港股IPO已有5家,除奇瑞外,还包括宁德时代(410亿港元)、紫金黄金国际(250亿港元)、恒瑞医药(114亿港元)、三花智控(107亿港元)、海天味业(106亿港元)。其中,宁德时代与紫金黄金国际成为全球融资额最大的两只新股。值得注意的是,受超强台风“桦加沙”影响,紫金黄金国际上市交易日推迟至9月30日。

5起百亿项目的集中涌现,进一步凸显港股IPO市场的“马太效应”,保荐业务格局也呈现头部集中特征。中金公司同时参与宁德时代、三花智控与海天味业三单项目的联席保荐,成为最大赢家;华泰国际拿下恒瑞医药与三花智控的联席保荐资格;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国际分别担任紫金黄金国际、宁德时代联席保荐人。

四季度展望:政策、资金与估值三重利好

2025年港股市场持续吸引龙头企业上市,百亿级募资项目相继落地,其吸引力可从三方面解读:

政策与制度层面,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为特专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前指引,缩短筹备时间、降低合规成本;对市值超100亿港元的“合资格A股上市公司”加快审批,承诺30天内完成审核,大幅提升效率。

企业战略层面,港股作为连接内地与国际的金融枢纽,资金出境灵活度高,能有效满足龙头企业跨境资金调度需求;赴港上市可让企业直接触达全球主权基金、养老金等长线资本,为海外业务拓展储备资金。

市场环境层面,2025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年内流入规模超2024年全年,推动市场流动性提升;国际资金回流趋势明显,中东、北欧主权基金等积极参与港股IPO基石投资,为大规模融资提供支撑。此外,港股与A股估值差逐步收窄,新能源、科技等新兴产业估值差距缩小,部分企业实现港股溢价发行。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香港上市业务全国主管合伙人谢明辉表示,随着美联储重启降息,预计更多海外资金将布局亚洲高成长投资目标,为四季度香港超大型新股发行提供资金、流动性及估值环境支撑。

更长远来看,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5年施政报告中明确,将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深化与东南亚交易所合作,并推动更多海外企业赴港第二上市。这些举措将进一步丰富港股上市主体类型,从“吸引内地龙头”向“汇聚全球创新企业”升级,为港股IPO市场注入长期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