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百万粉丝UP主汽车对撞测试被捕,自媒体测评为何触犯刑法?

时间:2025-10-28 19:25:13 来源:红星资本局 作者:红星资本局

一场耗资近百万元、点击量超270万次的汽车对撞测试视频,让B站百万粉丝UP主“原来是翔翔啊”(高若翔)陷入刑事官司。红星资本局独家获悉,该案已进入司法程序,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以“损害商品声誉罪”对高若翔提起公诉,案件或于近期开庭审理。

事件回溯:百万级对撞测试引发连锁反应

2024年7月,高若翔团队策划了一场“车圈顶流”对决——小米SU7与极氪007的对撞测试。这场耗资近百万元的实验,在当年8月以视频形式发布后迅速引爆网络,但随之而来的不仅是流量,还有小米集团的律师函和网友的密集质疑。

两车对撞画面
图:高若翔团队视频截图

核心争议:两个结论如何引发刑事指控?

测试视频中,高若翔团队得出两项关键结论:

  1. 小米SU7的E-CALL紧急呼叫系统失效,车门无法打开;
  2. 失效原因系小电瓶在碰撞后损坏,导致供电中断。
<

这些结论直接挑战了小米汽车的安全性能。然而,小米集团迅速反击:

  • 8月13日视频发布当日即发送律师函,指出视频中小电瓶状态前后矛盾;
  • 通过官方渠道公布国家监控平台数据,显示碰撞前车辆已存在小电瓶长时间断电情况;
  • 强调碰撞时数据缺失系因小电瓶彻底断电,但无法确认断电真实原因。

网友质疑聚焦四大问题:

  • E-CALL系统是否真的失效?
  • 小电瓶碰撞前为何长时间断电?
  • 视频中小电瓶为何时有时无?
  • 小电瓶损坏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司法介入:从行政调查到刑事公诉

事件升级始于2024年11月至12月,高若翔及其团队成员吴静、梁涛、张泽先后因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被刑事拘留。2025年1月3日,高若翔被正式逮捕,其余三人于2月末取保候审。

检察机关指控显示,高若翔团队存在三大过错:

  • 隐瞒小米SU7小电瓶电源线在碰撞前被人为拆装的事实;
  • 使用被叉车损坏的小电瓶照片误导观众;
  • 未经核实宣称E-CALL功能失效的虚假事实。

团队回应:承认疏漏但否认主观恶意

面对指控,高若翔团队承认测试过程存在瑕疵。据团队成员透露:

  • 测试场地受限需采用遥控对撞,期间曾拆卸小电瓶为遥控装置供电;
  • 碰撞后噪音干扰导致未听到E-CALL呼叫,且团队成员手机静音未接到来电;
  • 叉车清理现场时可能压坏小电瓶,但视频剪辑中未统一小电瓶状态。

2024年8月14日,团队发布道歉视频,高若翔坦言:“内容存在漏洞,未做到100%严谨,向粉丝和小米道歉。”

现存小电瓶
图:现存于逸速科技的小电瓶 红星资本局摄

法律辩论:刑事追责是否越界?

高若翔辩护律师杨帅表示将做无罪辩护,认为本案应通过民事诉讼解决:“损害商誉罪旨在维护市场秩序,但需警惕其成为大公司打压批评者的工具。本案适用《民法典》或《反不正当竞争法》更为恰当。”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莉芸解析法律逻辑:

  • 刑事案件优先于民事诉讼审理;
  • 刑事判决事实可能成为民事案件证据;
  • 损害商品声誉罪需满足“捏造虚伪事实+造成重大损失”双重条件。

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李玉兰补充:“根据2022年立案标准,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或企业停业6个月以上。若仅以舆论影响定罪,需审慎评估。”

行业影响:测评领域的“风向标”案件

本案引发对自媒体测评边界的深度讨论。李玉兰律师提出“事实基础+主观善意”的安全边界原则:

  • 评价必须基于真实测试数据;
  • 允许合理误差与争议空间;
  • 法律保护善意批评,惩罚恶意诋毁。

赵莉芸强调平衡点在于“求真”:“陈述事实、合理质疑受法律保护,但捏造虚假信息且具有损害故意,则可能涉刑。”

据悉,小米相关公司已对高若翔提起民事诉讼,索赔500万元。无论刑事案件结果如何,这起事件都将重塑汽车测评行业的规则与底线。

红星新闻记者 杨佩雯 摄影记者 蔡权 编辑 余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