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浙江斥巨资建高铁:每公里4.5亿背后的战略布局

时间:2025-10-30 19:16:12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时代周报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曾思怡

下飞机就能上高铁,浙江终于迎来直连高铁的机场了!这一交通枢纽的升级,正通过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简称“杭州机场高铁”)逐步实现。据媒体报道,该工程隧道挖掘进度已过半,标志着杭州萧山机场距高铁直连更近一步。

这条高铁线路不仅是全国唯二的隧道过江(钱塘江)高铁,也是浙江首条隧道过江和首条直连机场的高铁,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行驶中的列车 图源:图虫创意

空铁联运:从概念到现实

近年来,“空铁联运”成为交通规划的高频词。从中央到地方,陆续有城市布局直连机场的高铁线路,旨在解决乘客在不同交通工具间耗时耗力的换乘难题。杭州的野心不止于此——通过杭州机场高铁,乘客下飞机即可直接乘坐高铁前往其他城市,尤其利好国际贸易业务人群。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指出,当相关出行需求达到一定规模后,规模经济将推动票价降低,进一步催生客运需求,助力杭州打造国际国内中转站,提升国际化水平。

高造价背后的工程挑战

杭州机场高铁全长约85公里,总投资约383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超过4.5亿元,桥隧比高达98%。这一数据远超我国高铁建设1亿—4亿元/公里的常规范围。为何造价如此高昂?

杨新苗解释,高造价直接源于工程难度:线路需穿越多个建成区,并跨越钱塘江这一自然屏障。早期规划曾考虑建桥过江,但为保护“一线潮”这一旅游招牌,最终采用盾构隧道形式过江。隧道全长5328米,其中盾构段3704米,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通车后穿越钱塘江仅需50多秒。这一方案也使其成为我国唯二的隧道过江高铁线路之一(另一条为渝厦高铁重庆菜园坝长江铁路隧道)。

资金与战略:浙江的长期布局

杭州机场高铁近期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18.9亿元,建设成本主要由浙江和沿线政府承担,资金筹措方式包括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国有企业筹资、银团贷款等。这一大手笔投入背后,是浙江对区域经济和长三角一体化的深远期待。

杭州发改委公众号发文指出,该工程将从三大方面推动发展:

  • 畅通交通动脉:填补杭州铁路枢纽“东翼”空白,构建空铁联运综合枢纽;
  • 探索站城融合:在萧山机场、杭州南站、桐乡、海宁、绍兴设站,连接沪杭高铁、杭绍台高铁等多条线路;
  • 赋能区域发展:提升枢纽运输能级,助力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夜幕下的机场 图源:图虫创意

全球视角:空铁联运的城市样本

杨新苗提到,德国法兰克福机场是“空铁联运”的经典案例。上世纪70年代,法兰克福在修建航站楼时即引入铁路,使旅客可便捷前往欧洲其他城市。这一模式推动其成为全球重要航空枢纽和欧洲会展金融中心。

在中国,已有上海、成都、海口、贵阳、石家庄、广州、郑州等超10座城市实现“空铁联运”。然而,对于早期未预留铁路建设空间的机场,新建高铁线路往往面临高昂成本。杨新苗认为,是否推进“空铁联运”需权衡地方产业需求、客流规模与建设成本,避免盲目投入。

结语:枢纽经济的未来

杭州机场高铁的建设,不仅是交通工程的突破,更是区域经济战略的落地。通过空铁联运,杭州有望吸引更多国际国内高端客流,推动产业升级和国际化进程。这一模式是否能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答案或许藏在规模经济与成本控制的平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