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闲鱼的对手没了、转转为什么选择放弃?

时间:2025-11-04 19:31:10 来源:IC实验室 作者:IC实验室

交易的本质,就是信用换信用。

上个月,转转整了个大活。

他们宣布将逐步关停自由市场,全力聚焦「官方验」业务。

这意味着,转转将从起家的C2C(个人-个人)业务上完全撤出,彻底转向为C2B2C(个人-中间商-个人)

这个时刻最寂寞的,恐怕是闲鱼。两家在二手商品市场做了十年的对手,针尖对麦芒,如今转转抽身转型,留闲鱼一家独大。

此时的海鲜市场,恐怕也不禁唱起「无敌,是多么寂寞」。

那么问题来了。

对二手生意来说,C2C是最原教旨主义的模式,也是转转起家的根本。这么重要一块,怎么说丢就丢,直接拱手就让给死对头了呢?

这期内容,我们从转转的战略转型聊起,谈谈二手生意的本质。

01

在很多人看来,转转和闲鱼的关系,就像瑞幸和库迪,雷军和余承东一样,但事实上,从诞生之初,它们就不是一路上的人。

这里,我们先来聊聊闲鱼。

闲鱼是「阿里动物园」的成员之一,这个大家可能都知道。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现在闲鱼的生态位,其实和2003年刚创立时期的淘宝是完全一致的。

二十年前的淘宝,完全不像现在这样品牌林立、规格森严。它曾是中国最大的线上「跳蚤市场」,充满了个人卖家、新奇好物和讨价还价的烟火气,其核心就是一个「淘」字,也就是从个人卖家的货架上发现一些惊喜。

然而,淘宝不可能永远停留在那个草莽年代。承载着阿里集团的野望,淘宝这台商业机器开足马力,不断走向标准化和规模化。个人卖家被挤出,厂商、经销商、小店主开始入驻。直到2008年,孵化出了「淘宝商城」也就是如今的天猫,实现了品牌化的惊险一跃,也成就了今天的阿里电商帝国。

于是,阿里的电商帝国,形成了一个阶梯格局。

天猫,主攻B2C业务,这个B,不止是代表商家的Business,更是代表品牌的Brand,只有形成了品牌的商家,才能在天猫卖东西。

淘宝,虽然对外还是号称C2C平台,但起码十几年前开始,就已经被那些自有产能的小厂商,以及品牌分散在各处的经销商所占据,其实也是一个B2C平台,只不过相比天猫商家,淘宝商家只能算小B。

而原来的C2C业务,需要有一个新的平台来承接。

2012年,淘宝二手上线,两年后更名为闲鱼,它的出现,承接了淘宝「进化」后留下的广阔生态位,成为了「初代淘宝」的灵魂继承者。

背靠淘系,闲鱼从一开始就不需要为流量和生存发愁。在帝国的战略里,闲鱼扮演了一个很特殊的角色。

它是淘系甚至整个阿里最具有活人感的产品。我们常说阿里没有社交基因,整个公司都是为交易效率服务的。但闲鱼在阿里体系内,算是少有的一个具备社区属性的产品。

它的成功,还替淘宝阻隔了自下而上的挑战,只要闲鱼还活得好好的,那么任何想从纯C2C切电商赛道的新玩家,都需要先过闲鱼这一关。

总之,闲鱼作为阿里的「富二代」,它不需要完全服务于效率和生存,只要二手生态繁荣,不赚钱也没事。相反,是阿里更需要它做一个轻松自由的社区产品,一个电商体系里的异类。

而转转,其实它和闲鱼早期起家的路径,几乎是一模一样。

2015年,它从58同城一个频道独立出来,几乎和淘宝二手改名闲鱼就是前后脚。当时喊出的口号是「更专业的二手交易平台」,显然是冲着闲鱼去的。有趣的是,转转很早就开始为平台上卖二手数码的用户提供验机服务,但早期服务费只有象征性的一块钱,约等于免费。就是为了表明,自己做二手要比闲鱼更专业。

后来,转转也拿到了腾讯和小米的投资,一时是风光无限。

但到了2019年,公司已经撑不下去了,创始人黄炜后来回忆,公司账上钱最少的时候,只够发六个月的工资了。虽然砸下大钱做验机,打广告,但光有投入,没有收入。

眼看公司要黄,转转及时踩下刹车。

在C2C的「自由市场」之外,转转推出了「官方验」服务,逐渐聚焦二手3C数码赛道,并且合并了B2C交易平台找靓机,开始启动从C2C向C2B2C模式转身。

所谓C2B2C模式,就是用户卖出来的商品,不是直接卖给另一个用户,而是先卖给平台收着,由平台再来卖给另一个用户。


在转转这里,就是平台直接下场,面向个人用户回收手机、数码等高价值产品。经过官方质检、重新定价、清洁翻新后,再上架销售,并提供一定的售后服务。

可以看到,这个链条比闲鱼的C2C要重得多。

于是,转转自建了一支2500多人的质检工程师团队、建立1000多家线下门店以及提供365天质保等服务,构建了以「官方验」为核心的服务体系。靠着3C数码,稳住了一批核心用户,并且真正为公司赚到了钱。

此后,「官方验」在转转内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到了2022年,转转内部就对外透露,「自由市场」业务已经完全是靠「官方验」业务赚来的钱在养着了,一年要补贴接近两亿。而到了当下,「自由市场」对公司已经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只占交易总额的3%。

选择关停,顺理成章。

02

那么,为什么C2C模式的「自由市场」,这么不赚钱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知道,「自由市场」卖的东西主要是什么?

答案有三个,泡泡玛特之类的潮玩,动漫二游发售的谷子,以及明星爱豆发售的周边。

尤其是明星周边,每当有偶像发行周边或者举行活动,转转就会迎来一波流量高峰,各种小卡的搜索量暴涨,DAU数据漂亮,一派欣欣向荣。不只是在转转,在闲鱼也是如此。这些交易,为平台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但对于转转而言,「自由市场」的流量其实是一种负担。

无论是潮玩、谷子或是明星小卡,大多数的客单价都很低,通常只有几十元,买卖双方对价格都很敏感。平台敢抽佣金,用户就干脆不在你这里交易了,让你连流量都吃不到。

闲鱼就吃过这方面的亏,2024年,闲鱼宣布向全体卖家收取0.6%的基础软件服务费,单笔最多收取60元。很多卖家直接为了规避手续费,转场到小红书或者私域,不跟你闲鱼玩了。

况且,就算抽了佣金,客单价太低,一单几分钱,也只能说聊胜于无,还不够公司买服务器的钱。

这个时候有人会说了,你可以在中间加一道鉴定,不就可以抽佣了么?

还是那个问题,客单价太低了。买卖双方连百分之零点几的佣金都受不了,把商品寄到鉴定中心,再寄给买家,中间不止多出一道邮费,还多出一笔鉴定费。

参考3C数码的最低标准,鉴定费20,邮费算10块钱。本来也就五六十块钱的交易,凭空多出30块的成本,你乐意吗?我是不乐意。

况且,鉴定这个流程,其实只适合于手机、球鞋、奢侈品这样的标准品,有一套固定的流程,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质检团队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可以参考。

明星小卡和动漫吧唧,都是极度非标的东西,款式太多,品类无穷。很难做成色定级。

在我看来,C2C市场的特性,就是「海量低价」。好处是门槛很低,天然就能带来流量,甚至因为C2C模式的开放性,你可以在这样的平台上找人帮你遛狗,陪你练英语口语,衍生出包括服务、租赁等一系列商业模式。

想想看,如今的淘宝,不就是从C2C发展而来的吗?

但这个模式的弱点也很明显,想从交易中汲取利润非常难。它能给平台提供的唯一价值,就是流量。

那么谁愿意做这种生意呢?

答案只有闲鱼,因为它的首要任务是「拉日活、做生态」,无所谓亏损还是盈利,只要不太过分,还有整个淘系兜底。

但在必须自负盈亏的转转这里,会带来亏损的流量,就是「无效流量」,就是需要抛弃的「负资产」。

况且C2C模式的负面效应,还远不止「不赚钱」这么简单。

03

问大家一个问题。

对一个平台来说,流量真的越大越好吗?

不见得。

至少在C2C平台这里,因为商品过于非标准化,过于分散,而且平台难以深度介入质检、定价与履约,会产生大量的交易纠纷。

从数据上就可以看到,各大二手交易平台里面,C2C为核心的闲鱼,投诉量是断层式的领先。所以人家叫「赛博黑市」嘛。


C2C交易,平台介入很弱,有很多投诉,其实平台也做不了什么,也很无辜,但平台必须投入人力物力去调解,否则耗损的也是平台的品牌信誉。

而平台的信誉,才是转转最不能损失的核心资产。

之前和一些二手平台的内部员工聊过,他们告诉我,转转公司内部对标的竞品,既不是闲鱼,也不是京东,而是得物。

大多数人对得物的印象,还停留在「炒鞋」。但很多人忽略了它的本质。它其实是中国最会做「信用生意」的平台。

得物的信用是怎么来的?

它也是被孵化出来的,来自篮球社区虎扑的一个子栏目,用于球鞋迷们交流和鉴定真假,一度有许多鉴定大神在论坛里出没。

虎扑发现,球鞋这东西,痛点不是找不到鞋,而是不敢买。

于是,得物(当时还叫毒)推出了鉴定服务,开创性地推出了「先鉴定,后发货」的交易模式。

用户下单后,卖家先把鞋寄到得物平台。由平台的鉴定师检验真伪和瑕疵,通过后,再由平台寄给买家,并附上防伪扣和「鉴定证书」。

这套看似「多此一举」的流程,解决了二手球鞋市场最核心的信任问题。

那张鉴定证书,本质上是得物在假货横行的二手球鞋市场里,发行的一种「信用货币」。用户愿意为这份小小的确定性,支付额外的服务费和时间成本。

凭借着这个单点突破,得物滚雪球般地做大,从球鞋扩展到潮流服饰、手表、美妆、数码等多个品类,成长为一个DAU超2000万的庞然大物。它甚至吸引了大量品牌官方入驻,从一个二手交易平台,进化成了潮流新品的首发阵地。

而这一切,都源于早年虎扑鉴定区,为它提供了信用背书和专业支持。

有了信用储备,才能做发行「信用货币」,也就是鉴定证书的生意。

而转转,现在它在手机3C领域所做的事情,与得物在球鞋领域做的事情,完全如出一辙。

转转推出的「官方验机报告」,就如同得物的那张「鉴定证书」,其核心价值都是一样的:为非标品提供确定性,为交易注入信用。

但信誉不是无源之水,不是从天而降的。转转背后没有虎扑这样的垂类社区背书,一切的信誉只能靠自己做出来,除了搭建团队,想办法把服务做好,还要做大量的广告来建立心智。

如果你经常刷视频就会发现,转转、得物还有瓜子二手车这种平台插入广告是最多的,本质上,也是这些平台最需要打出一个正品、真货、放心的心智,从而建立信誉。

而这一切,都是要花钱的。

看懂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转转必须砍掉C2C。

一边哐哐砸钱建立心智,一边又允许C2C业务在信誉上不断掉分,这不就精神分裂吗。果断砍掉C2C业务,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这家公司下定了决心,要在数码3C这个规模最大、水也最深的二手领域成为一个「信用发行方」,做「数码界的得物」。

04

而转转的选择,某种程度上又指向了更本质的商业原理。

交易是什么?

消费者相信商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质量,才会掏钱购买。而商家愿意接受某种货币,本质上也是相信货币背后浓缩的国家信用和稳定的购买力。

交易的本质,就是信用换信用。

而到了互联网时代,电商的发展史,也活脱脱是一部信用扩张的历史。

电商的最大痛点,在于它不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平台的信用背书,支付工具的信用背书,服务(鉴定、售后、客服)的信用背书,物流的信用背书,只有这些都齐备,电商的交易链路才能丝滑地运行。

支付宝是怎么诞生的?

就是市场不成熟,买家怕打了货款收不到货,卖家怕发货以后买家不付款,双方互不信任无法展开线上交易,需要一个可靠的第三方来临时托管货款。于是有了支付宝。

淘系是怎么崛起的?

就是靠不断引入正规厂商和品牌,让品牌来为平台的信用背书,积累信誉点。从最早假货横行的线上「跳蚤市场」,到后来彻底品牌化推出天猫平台,最终成为了中国电商之王。

拼多多又是怎么崛起的?

就是掌握了大量被忽视的厂商产能,构造出了一整个低价螺旋,掌握了消费者的心智,让消费者相信,拼多多就是有最强的议价权,在这里买东西,就是能有最便宜的价格。

再看看得物和转转,我们就能理解,想要让交易顺滑地进行下去,就必须建立信用,扩张信用。无论你做的是B2C、C2C、还是C2B2C,无论你是一手电商,还是二手电商。

甚至在我看来,其实交易这件事,根本无所谓一手二手。

同样一双耐克,从品牌官方旗舰店买是一手,从滔搏、胜道这样的经销商那里购买就是二手了吗?那如果从更小的鞋贩子手里买,走得物或者闲鱼来购买,就一定是三手四手了吗?

并不会,你买到的都是新鞋。

它们中间的差别,其实是卖家的信誉。官方旗舰店哪怕质量差,你不会怀疑它是假货,你只会骂无良品牌缩水减配。

但如果一双鞋从得物买来,哪怕做工再精良,验标验货都没问题,还有得物的检定证书,你也只能给它打一个99分的信誉分,它不来自品牌认证的渠道,你就不敢拍着胸脯说这就是一双真鞋。

如果它来自闲鱼,你恐怕就要给它再打上一个「二手」的标签了。

所以说,一手二手,真实虚假,存乎一心,和商品本身未必有决定性的关联。

而不同定位的电商平台,它们的存在,也是更多企业是为了管理消费者的预期和认知。从不同的消费者身上获取与他们预期相符的价值,让收益最大化的方式而已。

而当转转选择放弃C2C,某种程度上,也是用企业的战略,为未来的消费趋势做出了投票。

他们赌的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会越来越愿意为「确定性」付费,为「信任」付费,为「服务」付费。

我不知道转转这次决策是否正确,但我还是希望,当我们三五年后回望,不会为它自废武功而扼腕叹息,而是能再写一篇稿子,来为它这次精准的自我进化而拍手叫好。

关注IC实验室视频号


B站:IC实验室

微博:IC实验室

公众号:IC实验室

全网同名,欢迎来撩?

商业世界的有趣就在这里。

关注大众消费,互联网商业和流行文化,分享拙见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