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互联网平台公司评级(不完全统计),图源:虎嗅制图
出品|虎嗅ESG组
作者|陈玉立
头图|视觉中国
本文是#ESG进步观察#系列第152篇文章
本次观察关键词:互联网平台ESG
过去一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ESG议题频繁进入公众视野:外卖平台为骑手缴纳社保的制度化推进、数据中心绿色转型的政策加码、高管违规事件引发的治理反思……这些事件背后,折射出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的深刻转变。
多家外卖平台宣布将为骑手缴纳社保,平台劳动者保障从试点走向制度化;有关部门在“绿色算力”上持续加码,把互联网企业的数据中心能耗与清洁电力采购纳入政策框架;多起高管违规事件引发热议,提醒企业当关键业务权力高度集中时,治理缺陷会迅速转化为法律与声誉风险。
商道咨询合伙人郎华透露,以MSCI评级为例,中国互联网企业根据业务属性被划分至非必需消费品、互动媒体与服务、多元化消费者服务等不同赛道。其中,京东、百度以AA评级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快手、网易等企业评级分布在BBB至A区间,而拼多多因信息披露不透明维持CCC级,微博、爱奇艺评级稍显落后。
企业名称 ESG评级 京东 AA 百度 AA 网易 AA 贝壳 AA 腾讯 A 哔哩哔哩 A 美团 A 小米 A 快手 A 携程 A 阿里巴巴 BBB 微博 BB 爱奇艺 B 拼多多 CCC
若从ESG三大维度拆解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表现,核心问题聚焦于: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增长推动头部企业加速布局智算中心。高盛研究报告预测,2023-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增长1.6倍,建设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吕歆指出,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气候目标显著提升:《绿色云端2021》中仅1家企业设定2030年100%可再生能源目标,而《绿色云端2024》中已有8家企业作出类似承诺。但范围三碳中和(供应链上下游排放)的重视程度仍需加强,目前仅有腾讯、阿里承诺不晚于2030年实现运营及范围三全面碳中和。

互联网云服务企业环境治理表现,图源:绿色和平《绿色云端2024》
在碳排放披露方面,阿里巴巴、腾讯、华为、携程表现较为完善,提供了基于范围三15项排放源类别的详细数据及占比,阿里巴巴甚至盘点了全生态平台业务的范围3+数据。相比之下,小米、美团的范围三数据披露存在缺失。
数据中心能效方面,多数企业公布了PUE(电源使用效率)数据,平均值分布在1.16-1.26之间。阿里巴巴将自有与外包数据中心的PUE数据细分管理,腾讯通过AI技术优化能源使用,携程则推动低碳旅行产品创新。
吕歆呼吁,互联网企业需尽快设立2030年前100%可再生能源目标,并扩大可再生能源消费规模,优先通过直接减排(如提升能效)实现净零排放,而非依赖碳汇交易。
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议题涉及骑手权益、AI伦理、数据隐私、商家生态等多个层面。商道融绿研发总监吴艳静认为,衡量社会绩效需关注员工权益保护、职业健康与安全、产品质量、供应链管理等通用指标。
在平台劳动者保护方面,京东以“雇员制”为基础,为全职一线员工提供“六险一金”保障,并逐步覆盖外卖员群体。美团建立骑手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宣布2025年第二季度起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购买五险一金,同时取消超时罚款政策。滴滴则面向司机推出账单透明、收入保障、医疗养老等十大承诺。

《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及ESG信息披露评价指南》社会维度指标,郎华供图
在商家关系治理上,京东通过“商家后台”公示运营规则,天猫的“品牌溯源”系统实现全链路信息透明,抖音则通过商家后台公布违规事件以起到警示作用。
数据隐私保护方面,腾讯、京东、百度因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在MSCI评级中表现领先,而阿里巴巴曾因泄露用户信息被罚款,网易因游戏宣传不当引发争议。
郎华总结道:“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正从‘被动应对舆论’转向‘主动解决结构性问题’,平台劳动者保障体系逐步制度化,用户隐私保护与内容治理形成更具约束力的规范框架。”
郎华指出,治理维度的核心指标包括董事会ESG监督、ESG委员会实效、反腐合规政策、董事会独立性及内部举报机制。判断企业披露是否“有用”需关注五大要点:
在反垄断与竞争合规方面,尽管腾讯、阿里等企业建立了合规委员会,但行业聚集效应仍导致内卷式竞争。算法透明化方面,微博、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已公示推荐逻辑,标志着中国网络空间治理进入“技术伦理+用户赋权”新阶段。
整体来看,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头部企业在治理透明度上接近国际水平,但大量中型互联网企业的ESG治理能力仍需提升。随着碳中和目标纳入监管、劳动者权益写入平台细则、资本市场重估信息披露质量,ESG融入战略决策的企业将率先获得社会信任与资本青睐。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98651.html?f=wyxw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