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图由AI生成
作者| 史大郎&猫哥
来源| 是史大郎&大猫财经Pro
2025年国际铜价突破86000元/吨大关,AI与新能源汽车需求激增导致全球铜矿供应紧张。在这波行业红利中,江西铜业、中国铝业等企业净利润同比大涨,洛阳钼业更以72.61%的涨幅实现利润超去年全年。然而,曾宣称掌控全球3000万吨铜矿的'世界铜王'正威集团,却陷入令人震惊的债务危机。

正威集团创始人王文银曾凭借'全球铜王'头衔风光无限,其宣称控制的铜矿资源按当前市价计算价值达2.6万亿元。天眼查最新数据显示,该集团现存终本案件90起,涉案总金额99.8亿元,其中最小单笔欠款仅5000元——这笔相当于60公斤铜价值的债务,直接撕开了这个商业帝国的伪装。
更严峻的是,王文银个人股权已被全部冻结,集团同时面临失信被执行、限制高消费等多重司法制裁。这个曾跻身世界500强、年营收达7000亿元的巨头,如今连基础债务都无法履行,其真实经营状况引发市场强烈质疑。
正威集团曾高调展示其资源版图:10平方公里商业区、100平方公里工业园、1000平方公里采矿区,加上1万平方公里矿区与10万平方公里探矿权,宣称资源总储量价值超10万亿元。但当分析师试图验证这些矿产时,却发现比獐子岛扇贝更难以捉摸——3000万吨铜矿储备相当于中国总储量的30%、全球的4.3%,却始终无法确定具体矿址。
面对股民质疑,正威旗下上市公司董秘曾发布3000字长文,通篇强调企业实力与老板英明,却对核心矿藏位置避而不谈,甚至怒怼投资者'生为骡马不要管罗马的事'。这种态度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资源真实性的怀疑。

贸易链条虚增营收:正威通过内部循环贸易制造虚假繁荣,左手倒右手的交易模式不仅推高营收数据,还利用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后期引入地方城投与上市公司作为中间商,形成更复杂的资金闭环。典型案例包括与易见股份24.16亿元的仓单交易——货物无需实际流转,仅凭票据即可完成资本运作。
地方合作套取利益:凭借'世界铜王'招牌,正威在各地获取政策优惠与土地资源。其惯用模式为:以铜加工项目获取工业用地,旗下房地产公司同步拿地开发。2013-2015年,正威在兰州2年内拍下19块宅地,随后转手卖给恒大并参股50亿元。这种'实业外衣下的地产游戏'在保利、中南建设等企业间复制,形成庞大利益网络。
表演式生产应对检查:为维持假象,正威在领导视察时紧急调运铜锭制造生产场景,保洁人员都被要求扮演工人。其宣称的铜加工、锂电池、芯片等项目车间,实则长期闲置。这种欺骗手段最终在福安项目暴露——60亿元投资烂尾后,地方政府不仅收回闲置土地,更于2025年正式起诉正威追讨损失。
正威的崩塌已引发连锁反应:上海均和等供应链企业因类似模式破产跑路,地方城投债风险加剧,参与土地交易的企业面临资产贬值。随着福安诉讼案公开,更多地方政府可能跟进追责,王文银的资本帝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法律与财务危机。这场持续十余年的资源造假闹剧,终在5000元债务面前现出原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