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庞无忌
2025年以来,中国房地产行业迎来债务重组关键节点,融创中国、碧桂园等多家头部房企在化债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行业风险出清进程显著提速。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内地已有21家出险房企完成债务重组或重整,整体化债规模约合1.2万亿元人民币。
11月5日,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总额约96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获香港高等法院批准。至此,该公司第二轮境内外债务重组全部完成,成为首家实现境外债基本清零的大型房企。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分析指出,此次重组使融创整体偿债压力下降近1000亿元人民币,每年可节省巨额利息支出,同时有效修复资产负债表,为企业可持续经营奠定基础。
另一家头部房企碧桂园的债务重组同样取得实质性进展。11月6日公告显示,其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获债权人高票通过,涉及重组债务规模约177亿美元(约合1270亿元人民币),对应有息债务约840亿元人民币。新方案通过三大举措优化债务结构:
更值得关注的是,碧桂园创新推出“现金回购+股权工具+新债置换+实物付息”的多元组合方案,债权人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这种差异化设计显著提升了方案通过率。据测算,新方案实施后企业每年可节省巨额利息支出,为经营恢复争取到关键缓冲期。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本轮债务重组呈现显著特征——多数企业不再局限于债务展期,而是采取直接“削债”策略。具体方式包括债权转股权、降低偿债利率等,从已披露案例看,境外债重组削减幅度普遍超过50%,部分企业甚至达到70%。这种“刮骨疗毒”式的重组方式,虽短期内可能影响企业估值,但长期看有助于释放历史积压的开发运营能力,推动企业向新发展模式转型。
随着房地产新发展模式逐步落地,部分轻装上阵的房企已显现业绩增长态势。业内人士认为,通过债务重组为企业资产负债表“松绑”,既是化解当前风险的关键举措,也是培育行业新动能的重要路径。未来,随着更多房企完成债务重组,行业有望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来源:国是直通车
编辑:高琰瑭
责编:魏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