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在中国新能源市场风光无限的“网红”车企极星汽车(Polestar),如今正陷入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这家背靠沃尔沃与吉利双重背书、被寄予“特斯拉全球最大竞争者”厚望的新能源品牌,正遭遇业绩、资本、市场的三重打击。
退市警告:股价长期不足1美元,纳斯达克亮红牌
近日,极星汽车收到纳斯达克交易所的严重警告:因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公司需在2026年4月29日前完成整改,否则将面临强制退市。这一消息犹如重磅炸弹,将极星汽车推向舆论风口。
回顾极星汽车的资本历程,其美股上市之路堪称“高开低走”。2022年,极星汽车凭借沃尔沃与吉利的强势背书登陆美股,市值一度飙升至2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73亿元)。然而,短短三年间,其市值已缩水至16.89亿美元,蒸发超263亿美元,股价崩盘速度令人咋舌。
业绩炸雷:卖一辆亏一辆,资产负债率高达217%
极星汽车的财务危机远不止于此。2025年9月发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全球销量超3万辆,营收14.23亿美元,但净亏损却高达11.93亿美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119.4%。更令人担忧的是,截至2025年6月底,极星汽车总负债达79.09亿美元,资产合计仅36.43亿美元,资产负债率飙升至217%,资不抵债的困境已迫在眉睫。
在中国市场,极星汽车的溃败尤为明显。上半年,其在中国市场仅卖出69辆车,排名各类榜单垫底位置。10月,极星汽车关闭了位于上海的最后一家直营门店,将业务模式从“线下卖车”改为“线上卖车”,业务版图大幅收缩。
吉利输血:李书福能否再创奇迹?
极星汽车的困境,牵动着吉利创始人李书福的心。2025年6月,李书福对极星汽车进行了一轮总价约2亿美元的资本输血,重新夺得控股权,持股比例增至66%。然而,这笔输血并未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极星汽车依然深陷退市警告与财务危机的泥潭。
作为中国汽车界的“传奇人物”,李书福曾多次扭转危局。例如,他通过私有化极氪汽车,实现研发与供应链共享,降低了经营成本。如今,市场正密切关注:李书福能否再次创造奇迹,带领极星汽车走出困境?
从“特斯拉对手”到“市场边缘人”:极星汽车的兴衰史
极星汽车的成立背景曾被寄予厚望。2017年,沃尔沃与吉利联手成立极星汽车,旨在打造一个“与特斯拉平行”的全球化品牌。沃尔沃提供高性能车型背景,吉利则负责连接中国市场,双方合作默契,极星汽车一度被视为“中国汽车行业首个集全球化优势资源打造的全球品牌”。
然而,极星汽车的管理模式却饱受诟病。公司高度集中的决策机制与中国市场脱节,中国团队几乎没有话语权,市场活动物料甚至需从瑞典总部空运。这种“水土不服”的管理方式,导致极星汽车在中国市场逐渐边缘化。
相比之下,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则成为鲜明对比。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竣工并交付首批国产Model 3,释放了“鲶鱼效应”,推动中国新能源车企崛起。而极星汽车却在中国市场陷入困境,2023年在中国仅卖出1100辆车,与恒大汽车“不分伯仲”,令人唏嘘。
退市倒计时:极星汽车的未来何去何从?
面对纳斯达克的退市警告,极星汽车表示“有180天的时间来重新合规,若未达标仍可能获得额外180天延期”。这种“周旋”策略能否奏效,尚存未知数。
与此同时,极星汽车正试图通过战略调整寻找出路。关闭中国直营门店后,其宣称“将战略性地调整在华业务模式,以契合中国市场多样化、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然而,这种“线上卖车”的模式能否成功,仍需市场检验。
更令人意外的是,极星汽车在美国市场却取得了突破。DeepSeek数据显示,极星汽车是近几年唯一在美国市场销售的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甚至抢走了贾跃亭FF的生意。这一“反常”现象,是否意味着吉利的新战略?“深入扎根特斯拉的美国腹地,开启中国新能源汽车征战美国的新篇章?”这一猜想尚待验证。
结语:极星汽车的命运悬念
极星汽车的兴衰史,折射出中国新能源车企在全球化的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从“特斯拉全球最大竞争者”到“市场边缘人”,极星汽车的命运令人唏嘘。然而,在李书福的带领下,极星汽车能否扭转危局、重获新生?市场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