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肖震冬 陈子帅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任重】编者的话:今年以来,国际铜价持续攀升,涨幅一度超越黄金,成为全球市场关注的焦点。能源转型与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推动铜需求激增,而产铜国矿难频发、美国对铜征收高额关税等“黑天鹅”事件,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短缺的担忧。分析认为,全球“铜争夺战”已悄然升级,这不仅是一场资源竞赛,更是未来产业主导权的博弈。铜为何被国际投行高盛称为“新石油”?铜价上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又将如何重塑国际竞争格局?《环球时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今年以来,国际经贸局势动荡,铜价波动剧烈,涨幅超过25%。10月29日,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创下历史新高,3个月期铜期货盘中触及每吨11146美元,超越2024年5月创下的11104.50美元纪录。美国《华尔街日报》、彭博社及英国《金融时报》等媒体分析称,大型矿场生产中断及主要生产商下调产量预测,是引发全球供应担忧的主因。这种担忧背后,是铜在当前全球产业变革中的关键作用。
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铜的用途随技术进步不断演变。从青铜器时代的礼器,到工业革命中的电线电缆,再到当前信息化时代的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及AI基础设施,铜始终扮演着核心角色。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指出,铜已成为清洁能源和数字技术领域的新型战略原材料。国际投行高盛更直言“铜就是新石油”,强调“无铜则无脱碳”。高盛报告称,若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未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净零排放将完全依赖电气化和可再生能源,而铜作为最具成本效益的导电材料,正处于新型能源捕获、存储和运输的核心位置。
中国金属矿业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郑宏军表示,AI发展、新能源转型及电网升级,推动了全球对铜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他举例称,每辆电动汽车用铜量约80千克,是传统燃油车的4—5倍;每兆瓦光伏系统含铜5.5吨,一台3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最多含铜4.7吨。而AI算力中心对电力的海量需求,更离不开铜的支撑。澳大利亚必和必拓数据显示,微软在芝加哥耗资5亿美元的数据中心,每兆瓦用电量消耗27吨铜。
英国关键矿物咨询公司SFA(Oxford)指出,尽管存在更便宜的替代品,但铜的导电性、延展性和可回收性使其难以被取代。铜可无限循环利用且性能不降,这一特性在环保压力下愈发关键。若没有铜,电机、变压器和电缆等部件将需要更多其他材料才能实现相同输出效果。

在能源转型和AI发展成为多国竞争关键高地的背景下,铜的供应问题日益凸显。贸发会议预测,到2040年,全球对铜的需求将激增40%以上,但供应难以跟上步伐。《华尔街日报》援引国际铜研究小组数据称,明年全球将出现15万吨铜供应短缺,与此前预测的供应过剩形成巨大反差。国际能源署(IEA)警告,未来十年,能源转型所需的铜需求将超过供应,若不采取措施,到2035年,铜供应量将比需求量少30%。IEA署长法提赫·比罗尔直言:“是时候敲响警钟了。”
专家分析认为,铜矿集中分布、品位下降、开采周期漫长及国际政治经济因素,是导致供求失衡的主因。贸发会议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50%以上的铜储量集中在智利、澳大利亚、秘鲁、刚果(金)及俄罗斯五国。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义天指出,铜矿资源集中使国际市场供应脆弱,一些产铜国常受政治经济因素干扰,导致供应不稳。今年,刚果(金)卡莫阿-卡库拉矿区洪灾、智利埃尔特尼恩特铜矿坍塌及秘鲁康斯坦西亚矿区抗议活动,均对全球铜产量造成重大干扰。
此外,王义天表示,在全球铜需求激增的背景下,浅层易开采矿逐渐枯竭,深层开采成本飙升,探明储量消耗快,新增资源有限,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缺口。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周城雄指出,投资增长难以匹配需求增速也是铜供应短缺的重要原因。新矿从勘探到投产需约15年,企业因风险高不敢超前投资,但对铜有需求产业的发展速度远快于这一节奏。贸发会议警告,日益逼近的铜短缺可能使全球绿色和数字转型陷入停滞,而要满足未来需求,可能需要在2030年前新建80座矿山及投入2500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全球国家和企业之间的“铜争夺战”愈演愈烈。这场争夺战的目标不仅包括铜矿资源,还涉及围绕铜产生的加工、制造能力。各国采取了哪些行动确保自身利益?
今年7月,美国宣布对进口铜征收50%关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此举旨在让铜产业回归本土,重新带回制铜技术。随后,美国给予精炼铜关税豁免,并通过《国防生产法案》将铜列为关键矿产,推动铜材本土化生产,还联合盟友构建“矿产联盟”,试图保障自身铜资源供应。
印度也在积极提升铜产量。7月,印度宣布战略计划,吸引外国公司在国内建立冶炼厂和精炼厂,目标到2047年减少对进口的依赖。路透社报道称,印度正寻求在与智利和秘鲁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加入铜的专门章节,以确保铜精矿稳定供应。
日本方面,《日经亚洲评论》3日报道称,日本将介入巴基斯坦雷克迪克铜矿项目以应对铜短缺担忧。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及其他机构正计划参与该项目,JBIC计划提供3亿美元贷款。此前,日本主要采矿设备制造商小松已签署4.4亿美元协议,为该项目供应重型机械。
加拿大广播公司9月报道称,加拿大政府公布的“国家建设”快速通道项目清单中,包含开发两座铜矿的计划。加拿大总理卡尼强调,此类项目“必须增强加拿大的自主性、韧性与国家安全”。近期,多家加拿大矿企转向铜矿开发,巴里克矿业更以11亿加元(约合55.6亿元人民币)出售最后一座金矿,并将铜列为战略重点。
贸发会议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进口全球60%的铜矿,并炼出全球超过45%的精炼铜。中国正不断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四五”以来,青藏高原累计新增铜矿资源量2000余万吨,预测资源潜力达1.5亿吨,将成为世界级铜资源基地。
专家分析表示,发达国家(如日本)通过资本参股控制矿业公司,而发展中国家(如蒙古国)可能通过征收暴利税或限制外资进入等方式来达到目的。非洲、东南亚等地区主要产矿国则要求本地冶炼,禁止原矿出口,以提升附加值。
郑宏军认为,当前国际市场上的“铜争夺战”,反映了未来产业竞争将是一种围绕关键资源、技术创新、产业链掌控和地缘政治展开的综合竞争模式。他表示,未来产业竞争将高度依赖对关键资源的掌控,同时也是一种技术创新与资源需求相互驱动的竞争模式。此外,各国都将努力构建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减少对外部的依赖。最后,这将是一种地缘政治影响下的竞争模式,地缘政治因素在未来产业竞争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郑宏军进一步分析认为,这种竞争将在短期引发国际铜价剧烈波动,长期推涨铜价。对日常含铜制品的价格也会产生影响,家电产品、电线电缆以及电动汽车的价格可能会出现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