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印有奥特曼形象的零食蛋,在孩子们手中既是可口的零食,又是好玩的玩具。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催生了一家年收入达8.77亿元的企业——广东金添动漫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添动漫”)。近期,这家中国最大的IP趣玩食品企业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了上市申请书,再次将“奥特曼IP”的商业价值推向公众视野。
金添动漫成立于2011年,自2009年获得奥特曼IP授权以来,已开发出超过150个奥特曼主题产品SKU。过去三年,该IP系列累计为公司贡献了超过12亿元的销售收入,其中定价7.5元的“奥特蛋”最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7000万个。这款产品内含巧克力豆和可组装的奥特曼摆件,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味蕾,又激发了他们的收集欲望。
2025年,IP生意成为市场风口。在泡泡玛特创造巨额财富神话的带动下,IP赛道以“强现金流、粘性强、高毛利”等优势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今年,多家与奥特曼IP强相关的玩具公司纷纷冲击上市,金添动漫便是其中之一。
除了金添动漫,拼搭积木品牌“布鲁可”和卡牌巨头“卡游”也在今年向港股发起冲击。布鲁可2023年推出的“奥特曼”系列销量暴涨,上市首季度销量突破百万。其背后资方包括阿里旗下的云锋基金、君联资本、高榕资本等知名机构。卡游则凭借“奥特曼”卡牌在不到三年内卖出近78亿元,毛利高达7成,2022年已成为估值10亿美金的独角兽企业,投资方包括红杉和腾讯。
奥特曼IP的造富能力可见一斑。它不仅成就了金添动漫,还带动了整个IP玩具赛道的繁荣。
金添动漫的崛起,离不开创始人蔡建淳的远见卓识。1967年出生的蔡建淳,职业生涯始于1997年,在汕头经济特区裕生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担任经理。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宝贵的食品行业经验。
20世纪末,饼干行业竞争激烈,产品附加值低,一吨饼干最多只能卖到2万元,利润微薄。蔡建淳在观察到《蓝猫淘气三千问》带来的IP热潮后,意识到IP能让食品从“可食用商品”升级为“情感载体”,从而显著提升产品溢价。他算过一笔账:传统饼干一吨只能卖1.5万到2万元,而IP趣玩食品一吨可以卖到三四万元,利润从3%-5%提升到30%以上。
基于此,蔡建淳确定了“IP+食品+IP赠品”的复合商业模式。2009年,金添动漫取得奥特曼授权,并将其形象首次融入糖果产品。2015年,“奥特蛋”推出,迅速成为爆款。经过多年发展,金添动漫已打造出“添乐卡通王”和“TALA’S”两大品牌,产品线覆盖糖果、饼干、膨化食品、巧克力及海苔零食五大类别。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26个授权IP及超过600个活跃SKU。
在众多IP中,奥特曼成为金添动漫最赚钱的IP。2022年—2024年,奥特曼IP占金添动漫整体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2.6%、63.0%、54.5%。然而,过度依赖外部授权IP也带来了风险。公司的IP授权协议通常为期一至三年,目前,金添动漫奥特曼IP的期限仅剩12个月,存在无法续签的风险。
为了降低风险,金添动漫正在积极优化IP组合。近年来,小马宝莉及蜡笔小新IP产品收入占比显著上升。小马宝莉IP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0.8%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2.8%,成为公司新的增长亮点。
财务数据是最直观的证明。2022年至2024年,金添动漫营收从5.96亿元增长至8.77亿元,同期净利润从3671万元大幅增长至1.3亿元,三年间增长超过3.5倍。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达4.44亿元,净利润7004万元。
撑起这些营收的都是一个个低至几元的亲民产品。奥特曼蛋定价为7.5元,小马宝莉联名添乐杯为6.9 - 7.9元,价格较高的一款名侦探柯南巧克力脆片为39.9元。这种亲民的定价降低了消费者的尝试门槛,有利于冲动消费和重复购买。
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的毛利率表现。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金添动漫的毛利率持续提升,分别为26.6%、32.6%、33.7%、34.7%。这一数字明显高于许多休闲零食同行。2024年,金添动漫的毛利率为33.7%,而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盐津铺子分别为24.25%、26.14%、30.69%。
截至2025年6月30日,金添动漫通过超2600家经销商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多层级经销网络,触达全国逾1700个县,县级覆盖率超60%。然而,由于直销渠道的毛利率明显高于传统的经销商渠道,公司正将战略重心转向直销零售商。
目前,公司已与鸣鸣很忙及万辰集团等量贩零食店以及名创优品、美宜佳、绿光派对及永辉超市等其他零售店合作。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向经销商销售收入占比从95.2%大幅降至55.1%,而面向零售商直销收入占比则从3.5%跃升至43.2%。
相比之下,电商渠道尚待挖掘潜力。2024年全年线上收入仅100余万元,占总收入0.2%。2025年上半年线上收入占比增长至1.1%,但仍处于较低水平。金添动漫的产品具备强IP属性及内容传播潜力,较为适合内容电商与兴趣推荐,但公司尚未构建起匹配内容电商逻辑的“种草—转化”的闭环。
港交所近期正迎来一批IP玩具公司上市潮,从泡泡玛特、卡游、布鲁可、52TOYS到金添动漫,它们凭借独特的IP运营模式吸引了市场目光。这些公司扎堆奔赴港交所,并受到资本市场关注,背后是“情绪价值”催生的巨大市场。
IP玩具的核心在于满足了年轻人对情感陪伴和圈层认同的需求。一个成功的IP能建立起强大的粉丝社群,带来极高的用户粘性和复购率。此外,IP类公司具有清晰的盈利模型与高毛利。成功的IP,尤其是头部IP,能带来显著的品牌溢价。除了金添动漫显著高于传统零食品牌毛利率的案例外,泡泡玛特2024年的毛利率更是高达66.8%,印证了IP变现模式的威力。
虽然金添动漫被拿来与泡泡玛特比较,但两者的商业模式还是有根本不同。泡泡玛特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有IP的创作和运营,从而构建了坚固的护城河。而金添动漫还属于“IP搬运工”,这使得命运并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次赴港上市,并非金添动漫首次叩响资本市场大门。2016年8月,金添动漫在新三板挂牌,但2021年1月8日主动从新三板终止挂牌。当时,公司董事会给出的原因为“根据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和业务发展需要,为了提高经营决策效率,降低公司运营成本”。
从新三板摘牌后如今再度冲击资本市场,一定程度上说明金添动漫已初步完成内部整合,进入可对外展示增长逻辑的关键阶段。今年泡泡玛特、布鲁可、卡游、52TOYS等相继IPO带来的财富效应,以及对商业模式的共识,无疑为金添动漫此行港股上市做了铺垫。
从股权结构来看,在此次IPO前,创始人蔡建淳对金添动漫拥有绝对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蔡建淳控制了公司100%投票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金添动漫IPO的募集资金使用上,除了提到用于产品开发能力、提升品牌知名度、丰富公司的IP组合(包括获取新授权和尝试开发自有IP)外,还在寻求战略投资及收购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