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揭秘Plaud:零融资却狂销100万台的AI硬件奇迹

时间:2025-11-08 04:03:03 来源:虎嗅APP 作者:虎嗅APP


出品 | 虎嗅科技组

作者 | 丸都山

编辑 | 苗正卿

头图 | Plaud

深圳南山区某写字楼前,笔者反复核对手机地图确认地址——这栋建筑一楼的大堂设计酷似酒店,直到与对接人员乘电梯进入办公区,才确信这是一家科技公司。年轻、锐气的氛围中,几位明显超过互联网行业“优化红线”年龄的技术人员正在热烈讨论工程细节。这种反差,正是对Plaud这家“非典型”科技公司的初印象。

作为一家成立至今未接受任何融资的AI硬件公司,Plaud的首款产品Plaud Note在Kickstarter众筹平台被贴上“伪需求”标签后,却以累计100万台的销量成为AI硬件领域的黑马。在“万物皆可AI化”的今天,这一成绩仅次于AI眼镜领域的头部品牌Rayban-Meta。更令人惊讶的是,当AI硬件创业圈充斥着“一年数轮融资”的叙事时,Plaud却凭借自给自足的模式实现持续盈利。

零融资背后的商业逻辑:PMF驱动的盈利模型

面对“为何不融资”的疑问,Plaud中国区CEO莫子皓的反问直指核心:“产品上市第一天就盈利,为什么需要融资?”这种底气源于创始人许高的FA(财务顾问)背景——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深知融资的潜在风险。类似观点在AI硬件创业者中并不罕见,某位不愿具名的创业者坦言:“资本涌入容易让团队动作变形,偏离产品本质。”

Plaud的盈利密码在于对PMF(产品市场匹配度)的极致追求。以最新发布的Plaud Note Pro为例,其工业设计展现出远超行业平均的水准:3mm超薄机身可完美贴合手机背部,仅保留一枚物理按键实现“一键录音”功能,彻底消除用户的学习成本。尽管智能手机普遍具备录音功能,但莫子皓指出:“手机录音需要解锁、打开APP、点击录音三步操作,且来电会导致中断。Plaud通过硬件独立解决了这些痛点。”


对话价值挖掘:从录音到决策支持的跃迁

百万级销量的核心驱动力,在于Plaud对“对话价值”的深度挖掘。莫子皓将其工作流分解为三步:

  1. 捕捉(Capture):通过硬件或软件获取用户上下文及意图;
  2. 提取(Extract):区分不同人的关注重点,包括语气、语境及言外之意;
  3. 决策支持:总结信息帮助用户决策或提供主动价值。

以销售场景为例,当面对三位职能不明的客户代表时,Plaud可通过语言信息分析识别出最终决策者。这种能力与传统AI录音笔形成鲜明对比——后者仅能生成会议纪要,而Plaud的目标是替代用户完成基于语言信息的工作。正如莫子皓多次引用的维特根斯坦名言:“语言是认知的边界”,Plaud通过技术手段拓展了这一边界。

这种对单一场景的深耕,恰恰契合了当前AI硬件的市场规律。对比CES 2024上爆火的AI Pin和Rabbit R1,两者虽定位不同却均强调“全天候多场景”使用。然而,多场景意味着多功能,而智能手机已是集成度最高的消费电子设备。Plaud的实践证明,在产业链尚未成熟的阶段,打透单一场景或许是AI硬件破局的关键。

市场布局与竞争壁垒:先海外后国内的战略选择

Plaud Note于2024年7月在亚马逊开售,9天内即登顶录音笔品类销量榜首。而国内市场直到今年9月才迎来Plaud Note、Plaud Pin S、Plaud Note Pro三款产品的正式发售。对于这种“先海外后国内”的路径,莫子皓解释称:“海外用户认知度源于Kickstarter众筹的成功,而国内竞争环境更为复杂。”

事实上,Plaud回归国内时已面临多重挑战:钉钉的DingTalk A1、出门问问的TicNote以及珠三角白牌工厂的“磁吸式录音卡片”均已入局。但莫子皓认为,白牌产品在软硬结合能力上难以构成威胁,而大厂全面投入该赛道的可能性较低。“AI眼镜被普遍视为智能手机后的下一个入口,各家资源正集中于此。”他补充道,“Plaud 400人的全球团队专注产品开发,这种专注度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启示录:AI硬件创业的可持续路径

Plaud的成功难以简单复制——创始人许高与刘晔在2022年初敲定产品ID时,无法预判数月后ChatGPT的爆发会将其产品推向风口。但其经验仍具借鉴价值:严谨的PMF论证、对单一场景的深度挖掘、面对巨头时的战略专注,均为AI硬件创业者提供了可参考的范式。

当张江科学城的实验室与西二旗的科创写字楼中,新的AI硬件单品正在酝酿时,Plaud的故事或许预示着:在技术迭代与市场演进的交叉点上,真正的创新永远源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802190.html?f=wyxwapp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