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社会大学第五课:年轻人如何花小钱办大事配置保险

时间:2025-11-08 03:10:11 来源:简七理财 作者:简七理财

晚上好,我是简七编辑部的艾小白。前几天和一位刚毕业的朋友聊天,她问我:“现在工资不高,但还想买点保险,有没有什么便宜的买法?”


聊完之后我发现,很多刚毕业的朋友都有类似的困惑:房租、伙食、交通、社交,一个月下来所剩无几,父母暂时也帮不上忙,但又担心万一出点什么事,自己承担不起。所以今天想和你聊聊这个话题,希望我的一些经验能帮到你。

01 年轻人为什么需要保险?

我22岁的时候,曾经有长辈劝我趁着身体条件好,先把保险买了。当时我想:“我这么年轻,用不着买保险。”但现实是,疾病和意外并不会挑人。

24岁那年,我在体检中检查出了两个微小肺结节,尺寸大概2mm。虽然后来发现没长大,极大概率是良性,但这个结节让我错过了重疾险。保险最怕的就是“想买的时候已经买不了了”。

我还有个同学,生活习惯很好,每天按时吃早饭,中午晒背,晚上泡脚。就在我感叹“00后都开始养生”的时候,他突然因为心梗去世了。那一刻,我彻底明白:保险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提前准备”的东西。

我的思路是:

1)我最好用不到,但万一要用到了,我得有。

2)我的资金有限,所以我要“抓大放小”。

比如说,同样是买医疗险,只涵盖住院责任的产品,200块就能搞定,但如果涵盖齿科责任+零免赔额,那要2000多元。看牙齿的钱我可以自己掏,一万元的免赔额我也可以自己掏。但万一发生大病,几十万的住院费,我掏不起了,所以我希望这份两百多的保险能在“大风浪”来时顶上来,把“我承担不了的风险”转移出去。

02 低成本保险配置三步法

第一层:医保(必须有的基础)

医保是所有保障的基础。如果你是职工,一般都会自动参保“职工医保”;如果暂时待业,也要尽量参保“居民医保”。

为什么医保这么重要?因为医保不仅能报销一部分门诊和住院费用,还会影响商业保险的价格。举个例子:同一款百万医疗险,有医保的人只要182元/年,没有医保的人要426元/年。差价都快够买一份居民医保了。

第二层:意外险 + 医疗险(小钱解决大麻烦)

在购买商业健康险前,我建议你先下载一个“金事通App”,查一查自己名下有哪些保险。有时候,单位会购买“团体险”作为我们的员工福利。


尤其像“花多少报多少”的医疗险,如果已经有这类保障,就不建议再另外购买了。

健康险如果有排序,那“意外险”一定是第一位,它不仅使用场景非常广泛:

比如被猫抓狗咬,摔跤骨折,这是意外医疗责任;比如在事故中造成了残疾,这是意外伤残责任;比如发生车祸身故,这是意外死亡责任。

而且很便宜:

以25岁为例,每年只要156元就能买到:意外身故/伤残50万元保额、意外医疗5万元、猝死责任30万元、住院津贴100~300元/天。

意外险的责任很简单,差不多的保障,哪个便宜我们就买哪个;但要注意一点:最好能涵盖猝死责任。

其次是住院百万医疗险,要注意这类保险保障的是“住院责任”,通常都不涵盖门诊责任。由于医疗险是“实报实销”的保险,所以它只限定了最高报销额度,一两百元就能买到200~600万保额。

不过,买医疗险有两种需要重点注意:

1)最好买“保证续保20年”的;

保证续保就是哪怕生病了,保险公司也不能拒绝你续保;一般会在产品投保页面写“保证续保x年”,如果没写,就说明是“一年一签”,风险会大一些。

2)增加“特药”这项附加责任。

这两点都是为“大病医疗”考虑的,万一发生重病,治疗期很可能要好几年,如果有保证续保责任,这款医疗险就能一直覆盖我们的治疗费用。添加“特药”这个责任只需要加5块钱,就能把“癌症高价药”的风险给覆盖掉。

意外险+医疗险,这两类险种,一年总共花300多元,就能获得非常大的保障。用小钱撬大杠杆,把基本的安全网搭起来。

03 进阶保障:重疾险

如果还有余力,非常建议早点买重疾险。

重疾险是“给付型保险”,一旦确诊重疾,保险公司一次性给付一笔钱,无论是用来付医疗费,还是安置家人,都可以。

从“轻资产”这个角度考虑,重疾险最好选“消费型”以及“拉长缴费期”的方式。

1)重疾险一般有两种形态:消费型和返还型。

消费型是指截止保障到期,没出险就自动结束;而返还型是指保障到期,没出险还会返还一笔钱。

很多朋友都觉得“返还型”有病赔钱,没病返本的设计很划算;其实不然,返还型产品的价格往往是消费型的翻倍——

也就是说,如果出险了,同样的保额,返还型保险的买入成本却要贵一倍;如果没出险,返还型保险实际是占用了我们的现金流,在经年累月的积累下,收益可能远不如我们自己定投。

2)尽量拉长缴费期,放大杠杆效应。

拉长缴费期不仅能减轻现金流压力,还可以加强杠杆效应:

如果在缴费期内出险,我们是可以豁免剩余保费的。比如30年缴费的重疾险若在第10年出险,仅需支付10年保费,即可获得全额理赔。

买重疾险,保额尽可能买足,就像我前面说的,一旦身体出现异常,觉得重疾保额不够,再想增加保额就比较困难了;同理,最优选是终身保障。

但如果预算很有限,那么我们可以优先考虑“保额”:

我们还是以25岁为例,选保额30万元,保障至70周岁,选最长缴费期20年;女性2703元/年,男性3099元/年。

用有限的预算先把“抗风险能力”建立起来,这样一层层叠加,就能把最致命的风险逐步兜住。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操作思路——

① 越年轻保费越便宜,身体越健康选择权越大。② 先“参加医保”,然后看看公司有哪些健康类“团险”;③ 意外险买一年一续的基础款,重点关注有没有覆盖“猝死责任”;④ 医疗险尽量买“保证续保20年”的产品,并添加“特药”附加责任;⑤ 重疾险选“消费型”,且尽可能拉“拉长缴费期”。

保险不是“有钱人才买”,其实它对收入有限的人更重要:越没钱,越难承受一场大病或意外带来的开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必追求“一步到位”,可以先用最少的钱,守住最重要的底线;等收入稳定了,再慢慢升级保额、保障期限。

趁年轻健康,早点上车,把风险漏洞先填住,就是最划算的投资。

好啦,如果你还想进一步讨论,也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晚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