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快手内容生态新布局:短剧稳健发展,漫剧引领创新浪潮

时间:2025-11-11 06:03:05 来源:定焦One 作者:定焦One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张星星

编辑 | 阮梅

中国内容消费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短剧与漫剧成为两大核心增长极。

2024年,国内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4亿元,首次超越电影票房。据行业预测,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大关。然而,当行业告别野蛮生长阶段,内容质量与商业模式的双重考验接踵而至。制作成本攀升、变现路径受限成为普遍痛点,创作者关注焦点从“爆款制造”转向“持续盈利”与“IP孵化”。

与此同时,AI技术驱动的漫剧形态在2025年迎来爆发式增长。这种融合动画、漫画与短视频特性的新内容形式,正在重塑行业生产逻辑。面对技术变革与市场转型的双重机遇,快手通过系统性布局,为创作者打造出兼具确定性与成长性的内容生态。

在近期举办的“商业短剧漫剧行业沙龙”上,快手公布的数据显示:平台已形成“内容生态+商业模式+AI能力”三重驱动体系,连接4亿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增长范式。

短剧筑基:差异化内容矩阵构建用户粘性

尽管市场增速放缓,快手短剧仍保持强劲增长动能。

从供给端看,平台全年上线超3万部作品,形成“主流题材+创新探索”的差异化矩阵。既有《新世界加载中》等技术实验性作品,也有《进击的潘叔》等现实主义题材,覆盖逆袭、甜宠、悬疑等多元类型。这种内容策略与快手特有的社区互动氛围相结合,塑造出“真实鲜活”的平台特色。

用户数据印证了这种策略的有效性。《2025快手短剧白皮书》显示,平台短剧日活用户突破3亿,日均观看时长同比增长44%。央视市场研究(CTR)报告指出,短剧兴趣标签指数达130,成为最具用户粘性的内容类型之一。更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6月用户规模较年初增长33.1%,显示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

用户付费意愿的增强构成另一增长引擎。CTR数据显示,快手用户月均付费金额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得益于独家内容供给与强互动氛围的双重驱动。用户调研显示,68%的付费用户认为“社区讨论氛围”是影响消费决策的关键因素。


用户在快手付费看短剧的原因 来源:CTR


漫剧破局:AI技术催生百亿级新市场

当短剧构建起稳定的基本盘,漫剧正成为新的增长极。这种每集1分钟、总集数60-120集的轻量化内容,通过游戏引擎、动态漫画、表情包配音等多元形式呈现。行业预测显示,漫剧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吸引数十万家企业入局。

快手在该领域的布局可追溯至2024年第三季度。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平台发现游戏编辑器制作的小型短剧已形成稳定受众群体。基于对短剧、小说、游戏等业态的深度运营,快手率先识别出漫剧的市场潜力,成为最早完成生态布局的平台之一。

目前平台已上线数千部漫剧作品,涵盖动态漫、小说剧、表情包漫三大核心形态。这种内容策略与快手“老铁经济”形成天然契合——男频题材占比达72%,付费用户中62%为新增群体,与真人短剧用户重合度不足15%,开辟出真正的增量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10月以来,漫剧日均投流收入较第三季度增长超300%。


快手上的漫剧形态多样

变现体系:分账模式激活创作生态

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快手通过系统性变现设计留住核心创作者。平台构建起覆盖IAP(用户付费)、IAA(广告变现)、分账模式的多元收益体系,重点优化效率与体验平衡。

在IAP领域,平台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实现个性化定价策略。针对价格敏感型用户,推出“全集打包优惠”方案,使付费转化率提升27%。IAA模式则通过中插广告等创新形式,在保持剧情连贯性的同时,使广告曝光量增长70%,创作者收益提升40%。

分账模式正成为核心变现渠道。该模式将充值流水与广告收益按比例分配给版权方与平台,既保障内容方收益确定性,又降低创作试错成本。创作者只需通过“快手短剧经营者平台”上传作品,即可根据播放表现获得分账收益。

数据印证了该模式的商业潜力:过去一年分账短剧数量环比增长150%,整体流水规模较2025年Q1增长300%。头部作品月流水达数十万元,版权方收入增长5倍。更值得关注的是,10%的分账短剧收益周期超过1年,20%作品持续盈利超半年,形成“长尾效应”。



为放大激励效应,平台从流量、现金、专属机制三方面持续加码:打造分账短剧专属流量池,在营销节点提供灵活扶持;通过“剧燃计划”“荧光计划”发放现金奖励;针对漫剧设置差异化运营策略,优化推荐算法与投流模型。这种“孵化器”模式,使创作者能专注于内容打磨。

Native原生链路技术进一步提升变现效率。该技术将内容吸引、沉浸观看、付费刺激三环节无缝衔接,使用户在不跳出剧情的情况下完成消费。目前该技术已覆盖85%的短剧与漫剧内容,使创作者收入提升19%。

AI革命:从生产到分发的全链路升级

AI技术正在重塑内容产业的生产逻辑。以漫剧制作为例,传统团队需要30人耗时3-6个月完成的作品,借助快手“可灵AI”与“造梦专家2.0”工具,5-8人团队可在1个月内交付60集内容。这种效率提升使单集制作成本下降62%,让海量内容供给成为可能。



虽然AI在艺术审美层面仍无法完全替代人类,但在标准化内容生产中已发挥关键作用。目前2D动态漫剧的中景、背景绘制中,AI承担了73%的基础工作量,使创作者能聚焦于核心创意与风格把控。这种技术赋能正在改变行业人才结构——熟练使用AI工具的创作者薪资溢价达40%,促使制作团队与高校合作培养专业人才。

在分发环节,AI驱动的智能投放工具显著提升商业效率。“账户智投”通过自动规划预算与投放策略,使部分作品日消耗金额增长4倍;“短剧智投”则从3000部老剧中挖掘出潜力作品,上线1个月即实现日消耗峰值突破百万。这些工具使漫剧ROI维持在1.2-1.3水平,头部剧集投流回报率达行业平均水平的1.8倍。



内容推荐环节同样经历智能化升级。大模型通过解析剧情走向、人物关系等深度信息,使推荐准确率提升37%。当用户完成一部剧消费后,系统能基于剧情相似度推荐风格相近作品,使二次转化率提升至29%。这种“千人千面”的推荐机制,既提升用户体验,又为创作者带来稳定收益。

从创作到分发,从生产到变现,快手的AI能力已深度融入内容产业全链条。在短剧市场趋于理性、漫剧开启新蓝海的当下,这种技术驱动的增长模式,正在为行业开辟出一条更具确定性的发展路径。随着AI技术的持续迭代,内容产业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题图来源于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