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2025年三季度4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风险治理成焦点

时间:2025-11-11 06:01:28 来源:商业观察杂志社 作者:商业观察杂志社



近日,随着2025年三季度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的集中披露,行业风险状况引发市场关注。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56家险企(含财险与人身险公司)完成偿付能力充足率及风险综合评级披露,其中4家机构因公司治理问题被亮“红灯”,1家险企通过整改实现评级回升。

偿付能力达标需满足三大核心指标

根据银保监会监管要求,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达标需同时满足三项条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达B类及以上。其中风险综合评级由监管部门每季度评定,险企需在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最近两个季度评级结果。

财险公司:3家风险评级为C类

在已披露报告的84家财险公司中,29家风险综合评级达A类及以上,中远海运财产保险自保、中银保险、中国人寿财险等6家机构获得AAA级最高评级。值得关注的是,新疆前海联合财险、亚太财险、安华农业保险3家机构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尽管其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达标,但因公司治理风险被列为不达标机构。

人身险公司:1家偿付能力亮红灯

72家人身险公司中,31家风险综合评级达A类及以上,中国人寿、友邦人寿、中意人寿等8家机构获AAA级。华汇人寿因公司治理问题整改未完成,自2022年一季度起风险综合评级持续为C类,成为唯一一家不达标的人身险公司。

公司治理缺陷成主要风险源

分析显示,4家不达标险企的核心问题集中于公司治理层面。安华农险三季度报告指出,其2025年连续两个季度评级为C类,主要因股东会、董事会运作不规范及关联交易管理存在缺陷。华汇人寿则因历史遗留的股权纠纷问题,导致治理结构长期不完善。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保险咨询主管合伙人周瑾指出,三会一层运作失效、董监高履职瑕疵、关联交易披露不全等问题在未达标机构中具有普遍性。

华安财险整改成效显著实现“摘帽”

与上述机构形成对比的是,华安财险通过系统性整改成功提升评级。该公司自2024年成立专项工作组,实施包括优化业务结构、强化分支机构差异化发展、提升投资风控能力等12项整改措施。三季度报告显示,其风险综合评级由C类升至B类,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至152%,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198%。

专家建议:多元化资本补充路径

针对险企资本补充需求,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总经理杨帆提出三大方向:一是通过发行次级债、资本补充债券等债务工具补充资本;二是采取股东增资、优先股发行等股权融资方式;三是探索资产证券化、保险连接证券等创新工具。他特别强调,中小险企需结合自身特点,开发特色化资本补充路径,如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业务结构提升内生资本生成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偿二代二期工程深入实施,监管对保险公司治理风险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未来险企需在强化资本管理的同时,重点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构建风险防控长效体系,以应对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与市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