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誉为“男人的衣柜”的海澜之家,近期陷入关店潮与业绩增长停滞的双重困境。短短两年内关闭283家门店后,二代董事长周立宸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启动赴港上市计划,试图通过全球化战略重振品牌活力。
文丨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兴华
· ··
作为A股上市11年的男装龙头企业,海澜之家9月8日发布公告称,拟在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这一决策背后,是消费股在港股市场的火热表现与A股科技股独大的鲜明对比。泡泡玛特、蜜雪冰城等品牌在港股的亮眼表现,促使海澜之家加入“A+H”双上市阵营。
这家成立于1988年的前新桥第三毛纺厂,自2014年借壳上市以来,始终以男装为核心业务。近年来通过拓展黑鲸(年轻男装)、OVV(女装)、HEY LADS(婴童装)等品牌,试图打破“爸爸的衣柜”标签。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15.66亿元,净利润15.8亿元,但门店数量较2023年中报时的6006家减少283家,现存5723家。
尽管关店规模在行业整体收缩背景下不算突出,但海澜之家明确提出未来将聚焦“精布局、高品质、强体验”,重点布局标杆商场,并通过数字化工具提升运营效率。
面对国内市场增长乏力,赴港上市被视为加速出海的关键一步。公司公告直言,此举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早在2017年,海澜之家已在吉隆坡开设首家海外门店,目前东南亚市场成为核心突破口:TikTok账号发布原创短视频超1万条,累计播放量达6亿次,直播带货成为新增长极。2025年计划进一步拓展中亚、中东、非洲市场,并在悉尼开设澳大利亚首店。
截至上半年,海外门店达111家,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42%至2.06亿元。这种“线上+线下”的立体化布局,正逐步构建起全球销售网络。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海澜之家的崛起,离不开创始人周建平的商业嗅觉。1978年,18岁的周建平以5毛一张的照片起家,两年内攒下20万元,五年间将照相馆扩张至200平米。1988年,他斥资30万元收购新桥第三毛纺厂,抓住精纺面料需求激增的机遇,三年内实现年销售额1亿元。
2002年东京优衣库之行成为转折点。周建平被其“量贩式销售”模式震撼,回国后迅速创立海澜之家,提出“一站式购物”理念,覆盖从领带到羽绒服的男士全品类需求。2009年签约周杰伦为代言人后,门店突破1000家,2014年成功登陆A股。
然而,2017年起“增收不增利”问题凸显,存货一度超过90亿元。女装品牌“爱居兔”的扩张失败,更导致公司断臂求生。2019年股东大会上,周建平因存货问题与小股东激烈交锋,引发舆论争议。
2020年,1988年出生的周立宸正式接任董事长。这位清华大学金融系毕业、曾在挚信资本任职的“创二代”,迅速启动“多品牌、全品类、集团化”战略:
退休后的周建平将精力投入海澜国际马术俱乐部。这个投资16亿元的文旅项目,不仅收藏近400匹世界名马,更打造了马文化博物馆、盛装舞步表演等体验场景。2024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票房收入达5300万元,成为年入过亿的盈利项目。
俱乐部每周六的盛装舞步表演创下四项吉尼斯纪录,欧洲风情园区更成为江浙沪网红打卡地。周建平直言:“以马会友,以马术作为国际交流平台。”
周立宸的出海战略已初见成效:东南亚78家门店中50家为超级大店,专供款销售占比达20%-30%。此次赴港上市筹集的资金,将用于支持中亚、中东市场的拓展。面对国内市场的饱和竞争,全球化或成为海澜之家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
从照相馆到服装帝国,再到马术文旅,周氏父子的商业版图不断延伸。在关店潮与业绩压力下,这场出海突围战能否续写“男人的衣柜”传奇,市场正拭目以待。
#男装 #IPO #出海
参考资料:
《筹划赴港上市海澜之家找解药》,北京商报
《海澜之家砍加盟扩直营仍遇困,赴港上市是破局妙招还是无奈之举?》,海报新闻
《海澜之家周建平“怒怼小股东”堪比董明珠:被指海澜模式失败、存货跌价风险高》,中国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