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1日,日本软银集团在发布最新财报时宣布,公司已于10月完成对英伟达全部股份的清仓操作,套现总额达58.3亿美元。这一决策正值全球市场对人工智能(AI)领域投资估值泡沫的担忧情绪持续发酵,引发资本市场连锁反应。当日英伟达美股股价收跌2.96%,报193.16美元/股。

资本市场迅速反应,11月12日日本股市交易时段,软银股价开盘跳水跌幅达10%,虽随后跌幅收窄,但最终仍收跌3.46%。这一波动凸显投资者对软银战略调整的敏感度。

此次清仓并非软银首次抛售英伟达股票。2017年,软银以40亿美元入股英伟达,获得近5%股权,但2019年选择全数清仓,错失英伟达市值从千亿美元飙升至4万亿美元的超级行情。2024年起,软银重新建仓,持仓规模从去年四季度的10亿美元增至今年一季度的约30亿美元,最终在10月以约3210万股的规模全部出售,总价值58.3亿美元。
软银CFO后藤芳光在投资者说明会上解释称,此次股份出售是公司“资产货币化”战略的核心环节,旨在“为投资者创造更多机会的同时保持财务稳健性”,并强调将以“非常安全”的方式筹备投资资金。
清仓英伟达的背后,是软银对AI赛道的全面押注。公司CEO孙正义正将资金转向全球AI领军企业OpenAI,计划投资规模高达300亿美元。具体投资节奏显示:今年3月软银同意领投最高400亿美元融资,4月完成首批100亿美元出资,12月还将通过愿景基金2号追加225亿美元投资。
OpenAI的估值在近一年内实现三级跳:从2024年10月的1570亿美元,到今年3月的3000亿美元,再到上月员工股权转让后的5000亿美元。这一估值跃升直接推升软银的账面收益,使其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盈利。根据11月11日发布的2025年4-9月合并财报(国际会计准则),软银净利润达2.924万亿日元,同比激增2.9倍,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对OpenAI的投资在该季度贡献了2.157万亿日元(约合140亿美元)的未实现收益。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积极,软银股价在截至9月的三个月内飙升78%,创下2005年12月以来的最佳季度表现。
软银清仓时点恰逢市场对AI投资估值的深度反思。11月11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回应“AI泡沫论”时强调,当前计算需求具有真实产业支撑,与互联网泡沫的本质区别在于股票估值结构而非技术影响力。他指出,散户追逐的“疯狂收益”才是两者相似之处。
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布莱恩·莱维特分析称,当前科技板块市盈率约为未来12个月预期盈利的32倍,显著低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50倍,主要得益于大型科技公司与盈利增长的强关联性。但传奇策略师查尔斯·克劳夫警告,当前科技巨头的高估值仍需警惕,尽管其商业模式具备抗衰退能力。
监管层面同样保持审慎。英国央行总裁贝里指出,AI可能成为生产力增长的重大变革,但市场对未来收益的定价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生产力提升”与“资产泡沫风险”可能并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则提醒,全球股市因AI乐观预期飙升,但金融条件可能“突然转变”。
在这场AI投资浪潮中,软银通过精准的资产腾挪,既规避了短期估值风险,又抢占了未来技术制高点。其战略转型成效如何,将持续成为市场观察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