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家电行业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二线及三线企业纷纷寻求在资本市场突围,奥克斯便是其中一员。这家以低价策略闻名的空调企业,历经八年坎坷,终于在2025年9月2日正式登陆港交所,但其上市后的股价表现却引发市场关注。

2017年初,奥克斯从新三板摘牌,冲刺主板上市,聘请东方证券作为辅导机构。经过长达六年的筹备,2023年6月完成上市辅导流程,却未能在上交所成功上市。随后,奥克斯将目标转向港股市场,2025年1月提交招股书,6个月后招股书失效,7月16日再度递交申请,8月12日通过聆讯,最终在9月2日实现上市梦想。然而,上市首日股价便跌破发行价,截至目前仍处于“破发”状态,市场对这家空调龙头企业的担忧究竟何在?
奥克斯创始人郑坚江是典型的草根创业者。1961年出生于宁波贫困家庭,初中辍学后成为汽车厂修理工。1986年,25岁的他贷款2000元承包濒临倒闭的钟表零件厂,凭借勤奋与胆识积累第一桶金。1994年,郑坚江进军空调市场,成立宁波AUX电器公司。当时空调市场被春兰、格力、美的等品牌垄断,一台空调售价高达3000元以上,相当于普通职工一年收入。奥克斯以“免检是爹,平价是娘”为口号,将同规格空调价格拉低至2000元左右,比进口品牌低60%,比国内品牌低30%,四年内冲进全国前四强。
2002年,奥克斯发布《空调成本白皮书》,首次公开披露1.5匹空调成本仅为1748元,而市场售价高达2500-3000元。随后,奥克斯将40多款产品降价30%,彻底打破行业暴利格局,销量从2001年的20万套飙升至2004年的325万套,一举冲进全国前三。除了低价策略,奥克斯在渠道变革上也具有前瞻性。2009年,当美的、格力等巨头仍依赖线下分销体系时,奥克斯率先与淘宝网合作,次年开设首家淘宝旗舰店。2010年起,又陆续与京东、苏宁易购等平台深度合作,2011年直供京东,比同行早至少2年抓住电商爆发红利。到2018年,奥克斯线上份额达28.57%,成为线上空调第一品牌;2019年,电商渠道销量占比一度超过70%。
凭借低价策略与渠道创新,奥克斯实现规模跨越。按2024年销量计算,奥克斯已成为全球第五大空调提供商,市场份额占比7.1%;在中国终端售价2500元以下的大众市场,份额达25.7%,排名第一。今年上半年,奥克斯实现营收200.85亿元,同比增长16.66%;净利润18.73亿元,同比增长5.09%。
尽管奥克斯在招股阶段获市场热烈追捧,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认购率达557.2倍,挤进今年港股IPO认购榜前十,但上市后表现不佳。自8月4日港交所新股定价新规实施后,破发企业不多,奥克斯却成为其中之一。其股价遇冷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盈利能力弱: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奥克斯整体毛利率仅21%,低于格力电器的29.43%、海尔智家的27.8%和美的集团的26.42%。这与其高度单一的产品结构有关,2024年87.1%的收入来自家用空调,而格力和美的的家用空调收入占比分别约为70%和60%。此外,奥克斯家用空调中低端挂机占比超过75%,加剧了盈利能力弱的问题。今年以来,空调行业出现明显“价格战”,线上市场2200元以下价格段销售份额提升至35.2%,奥克斯的低价战略逐渐失效,国内线上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7.35%滑落至2025年上半年的6.55%,排名从行业第五降至第七。
研发困境:研发投入不足是奥克斯长期被诟病的问题。2022到2024年期间,奥克斯累计研发费用不足20亿元,年均研发费率约2.2%。而格力同期累计研发费用超200亿元、研发费率约3.8%,美的累计研发费用超400亿元、研发费率约3.5%。奥克斯的研发投入仅为头部企业的不到十分之一,薄弱的研发投入难以构建核心技术壁垒,产品竞争力不足,长期估值缺乏支撑。
整体而言,奥克斯虽已实现上市目标,但随着空调市场竞争加剧,仅靠“低价”这张王牌显然不够。未来,奥克斯需通过多元化战略激发潜力,提升盈利能力与研发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