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财帝
杭州西溪湖畔的阿里巴巴总部与北京中航矮楼的字节跳动办公室相距1200公里,这两家中国互联网时代的标杆企业,正以截然不同的战略姿态驶向人工智能的深海。当马云在阿里内部喊出"AI时代刚刚到来"时,已退居幕后的张一鸣正频繁现身字节跳动AI实验室,亲自参与大模型研发——两位相隔一个世代的企业家,在技术奇点前展开了一场关乎未来的对决。

马云与张一鸣的商业哲学,折射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两个维度。1999年创立的阿里巴巴,始终秉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通过支付、物流、云计算等基础设施构建商业帝国。在AI时代,阿里选择"产业赋能"路线:将AI技术深度融入电商、物流、金融等实体经济场景,其自主研发的通义千问大模型已在客服、设计、编程等领域落地应用。
相比之下,2012年成立的字节跳动从诞生就带着技术基因。张一鸣打造的推荐算法革命性地改变了信息分发方式,使今日头条、抖音成为现象级产品。在AI竞赛中,字节延续"技术驱动"路径:从大模型研发到AI应用开发,试图重构内容创作与获取方式。这种差异在两位企业家的公开言论中可见一斑——马云认为"AI是生产关系变革",张一鸣则强调"算法是产品核心"。
作为国内云计算开创者,阿里云为AI训练提供了强大算力支撑。其通义千问大模型在618大促中展现商业价值,AI驱动的新功能为平台带来15%流量增长。但这家传统巨头也面临双重挑战:
更根本的考验在于:当AI开始重构商业逻辑,电商平台的核心价值是否会被颠覆?这要求阿里在AI时代重新定义自身定位。
依托抖音等超级流量入口,字节的AI应用"豆包"快速突破亿级用户量。其独特的"APP工厂"模式在AI时代焕发新活力:同时推进多个项目,通过快速试错实现优胜劣汰。据内部人士透露,张一鸣虽不再参与日常管理,但仍每周听取AI业务汇报并亲自规划技术路线。
但这家年轻巨头也面临三重挑战:
接近字节的消息人士称:"张一鸣对AGI的执着超乎想象,但这可能是字节成立以来最艰难的战役。"
在这场马拉松竞赛中,三个关键因素将决定最终走向:
阿里掌握最丰富的商业行为数据,字节拥有最深度的用户兴趣数据。谁能将数据资产转化为AI核心竞争力,谁就能抢占先机。例如阿里将电商交易数据用于智能推荐,字节利用用户行为数据优化内容分发。
阿里通过"1+6+N"组织变革提升敏捷性,字节延续扁平化管理模式。在AI技术快速迭代背景下,组织效率将成为关键竞争力。阿里需打破部门壁垒,字节要避免创新僵化。
AI研发需要长期投入,马云需顶住资本市场压力,张一鸣要保持技术定力。微软对OpenAI的持续投资案例表明,真正的突破往往需要跨越多个经济周期。
这场竞赛不应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阿里的机会在于将AI深度融入商业生态,通过提升整体效率重获增长,其船票可能是"产业AI整合者";字节的优势在于流量转化与技术突破,若能在底层模型实现超越,可能成为"AGI先行者"。
商业史表明,技术革命往往催生多个赢家。正如个人电脑时代的微软与苹果,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苹果与谷歌,AI时代完全可能容纳不同路径的成功者。最终胜出的,将是那些既能保持技术敏锐度,又能将AI与自身基因深度融合的企业。
这场竞赛的意义远超企业层面。马云与张一鸣的每一步选择,都在为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注脚。当AI开始重塑全球竞争格局,他们的战略决策将决定中国科技企业在世界舞台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