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vivo三十年:快时代的慢战略与长期主义胜利

时间:2025-09-23 11:11:37 来源:华商韬略 作者:华商韬略



不一样,好很多。

文 | 华商韬略 张静波

科技产业向来信奉‘唯快不破’的法则。从硅谷到中国,马斯克、扎克伯格等科技领袖都在强调快速迭代的重要性——通过快速验证想法、抢占市场先机来构建竞争优势。但当行业陷入‘速度崇拜’时,一个中国企业的三十年实践却给出了另一种答案。

在资本驱动的科技赛道上,‘快’往往意味着牺牲用户体验的短期行为。当同行们沉迷于参数竞赛和价格战时,vivo选择了一条看似‘反效率’的道路:以用户需求为原点,通过长期技术投入构建核心竞争力。这种战略定力,最终在混合现实(MR)设备时代迎来爆发。

【01 红海突围:从长安出发的冷静】

2025年8月21日,vivo首款MR头显设备Vision探索版问世。这款以极致轻量化设计和交互体验为核心的产品,不仅推动了MR设备的普及,更成为家庭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的桥梁。当行业还在讨论‘中国品牌能否突破高端’时,vivo已悄然站在技术变革的前沿。



时间回溯到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正经历剧烈震荡。500多个品牌在红海中厮杀,日均12款新机发布的疯狂背后,是行业对‘速度’的畸形追求。面对价格战诱惑,vivo创始人沈炜提出关键问题:‘用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个朴素的疑问,成为vivo战略转型的起点。

在功能机时代,步步高音乐手机的成功已验证用户思维的正确性。进入智能机时代,当行业沉迷于参数竞赛时,vivo工程师团队开始攻克两大难题:轻薄与续航的平衡、音质的专业化。通过主板重构、组件优化和超薄电芯定制,X1系列以6.55mm厚度创下全球最薄纪录,同时搭载首款Hi-Fi音频芯片,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体验标准。

这款现象级产品的成功,标志着vivo品牌调性的确立:拒绝内卷,以差异化满足用户真实需求。在跑分至上的时代,X1证明了一个真理——只有慢下来倾听用户,才能精准击中市场痛点。

【02 长板养成:从差异化到技术深耕】

2012年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当基础体验趋同,影像成为头部厂商的新战场。面对苹果、华为的技术壁垒,vivo在2019年将影像确立为四大长赛道之一,开启了一场贯穿硬件、芯片、算法的全面攻坚。

在光学硬件领域,X30系列引入潜望式长焦实现全焦段拍摄,X50系列首发微云台防抖技术。通过与索尼、三星定制传感器,与蔡司联合研发T*镀膜和APO超级长焦镜头,vivo不断突破物理极限。在算法层面,构建覆盖夜景、人像、防抖的完整矩阵,最终通过自研V1影像芯片解决算力瓶颈。



2021年,V1芯片与蔡司光学加持的X70系列横空出世,确立vivo在高端影像领域的领先地位。这种技术深耕的背后,是vivo对‘长坡厚雪’赛道的坚持——通过持续投入解决用户真实痛点,而非追逐短期热点。

四大长赛道战略(设计、影像、系统、性能)的落地,使vivo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当行业还在单点突破时,vivo已通过芯片、算法、软硬协同的技术耦合,构建起系统性创新能力。

【03 能力复利:机器人时代的新仰望】

长期主义的魔力在于复利效应。正如飞轮理论所述,初始阶段的缓慢推动终将转化为不可阻挡的惯性。vivo的技术布局正是如此:2019年确立的四大长赛道,经过数年积累,最终在2023年凝结为‘蓝科技’技术品牌。

蓝科技涵盖蓝晶芯片技术栈、蓝海续航系统、蓝心大模型、蓝河操作系统、蓝图影像五大模块,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创新的飞跃。这种技术耦合产生的1+1>2效应,为vivo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2025年MR设备的发布和机器人Lab的成立,看似是跨界转型,实则是能力复用的自然延伸。手机时代积累的影像、AI大模型能力,在家庭机器人场景中进化为感知系统和决策中枢。这种‘沿途下蛋’的策略,使vivo的技术投资实现了场景迭代与交叉增益。

【04 结语:快时代的慢胜利】

回望三十年征程,vivo的发展轨迹清晰可见:从差异化产品立足,到影像技术养成长板,再到蓝科技体系构建未来竞争力。三次战略跃迁背后,用户导向、本心坚守、耐心积累的三原则始终未变。



在科技行业,速度可以赢得战役,但只有战略定力才能赢得战争。vivo的选择印证了一个真理:当潮水退去,真正稀缺的不是短期爆发力,而是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就像东莞长安镇的那棵老荔枝树,默默扎根三十载,终成枝繁叶茂的科技典范。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