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顾小白 编辑丨百进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3300字)
【正经社“科技前沿”观察之60】
2025年的本地生活服务赛道,一场关于数据“霸权”与内容“霸权”的竞争正在白热化。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图CEO郭宁在26周年庆典上宣布推出“扫街榜”,以导航行为数据重构线下服务评价体系,直接挑战大众点评的图文内容评价模式。这场较量不仅关乎用户体验,更涉及商业模式的根本差异。
大众点评的核心是“内容”,其评价体系依赖用户生成的图文评价。商家评价数量、细节丰富度直接影响店铺曝光率,形成内容层面的“霸权”。而高德扫街榜则以“行为”为基石,通过导航记录、停留时长、跨区访问等客观数据定义商家价值,构建起数据维度的“霸权”。
这种差异导致用户决策路径截然不同:使用大众点评时,用户通常先确定需求(如吃火锅),再通过评分筛选目标;而高德扫街榜更适用于移动场景,用户可能因附近热门商家临时改变计划。前者体现规划性生活方式,后者则鼓励随机探索。
高德宣称扫街榜“永不商业化”,旨在杜绝刷分、水军等乱象。其“行为+信用”双引擎机制通过导航数据与芝麻信用分加权评分,理论上作弊难度较高。但实际体验发现,榜单页面仍包含用户主观评价,且存在三大争议:
高德扫街榜的运营需要持续投入数据采集、算法优化等成本,但在阿里巴巴降本增效战略下,其“永不商业化”承诺面临现实考验。2025财年本地生活集团亏损36.89亿元,高德年均亏损达10-20亿元。相比之下,美团核心本地商业业务利润高达524亿元,凸显出本地生活市场的巨大利润空间。
历史经验表明,阿里曾多次出现承诺免费后变相收费的情况。例如淘宝2003年承诺3年不收费,2006年却推出“招财进宝”竞价排名服务,引发卖家抗议后虽取消,但类似服务最终成为常规收费项目。这为高德扫街榜的未来商业化路径提供了参考。
高德扫街榜的价值或许不在于颠覆大众点评,而在于提供另一种数据维度的参考工具。其行为数据量化模式虽难以完全衡量市井烟火气与个体独特体验,但可与内容评价平台形成互补,推动行业走向更透明的发展方向。例如由刘强东掀起的外卖大战,虽存在争议,但也促使行业更重视外卖员福祉等问题。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若扫街榜形成足够市场影响力,未来可能通过数据服务、导流分成等“非广告”模式探索变现。其最大意义或许在于迫使行业重新思考:如何更真实地评估商家价值?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