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新办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宣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已全面完成。这一版本首次系统性构建了覆盖数字基础设施‘硬联通’与规则标准‘软联通’的全链条合作框架,标志着双边经贸合作从传统的关税减免迈向规则共建的新阶段。中方将与东盟保持密切沟通,推动年底前正式签署议定书。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如何实现规则升级与全链条合作?与1.0版、2.0版相比,其跨越性进步体现在哪些方面?双边经贸合作又展现出哪些新机遇?
商务部研究院学者王清晨指出,相比前两版自贸协定,3.0版创下‘两个最高’:在新兴领域,双方首次达成各自经贸协定中最高水平的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章节;在标准规制领域,达成最高水平的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章节。这表明双边合作已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传统领域,深化至规则、标准、制度的互联互通。
王清晨进一步解读,绿色经济规则强调产业合作与贸易投资议题,较过往环境条款更聚焦发展。例如,3.0版高度关注绿色经贸、投资和产业合作等具有实际经济利益的议题,凸显‘以绿色带动发展’的理念。数字经济规则则兼顾‘硬联通’(如5G基站、数据中心)与‘软联通’(如个人信息保护、数字贸易标准),为双方深化制度合作奠定基础。
总体来看,3.0版不仅释放了新的区域贸易增长极,还为中国科技企业(如云计算、电商、金融科技、数字基建企业)进入东盟市场提供了巨大机遇。同时,它通过聚焦数字经济前沿领域,进一步紧密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推动了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商务部副部长鄢东在发布会上透露,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则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5个东盟国家双边贸易额均突破千亿美元,其中与越南、马来西亚的贸易额已超两千亿美元。今年1至7月,中国同东盟贸易规模达5970亿美元,同比增长8.2%,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6.7%。
投资方面,截至2025年7月,中国同东盟累计双向投资超过4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东盟累计完成工程承包营业额4800亿美元。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东盟的经贸合作呈现出哪些新契机?
王清晨分析称,数字经济领域,双方可合作探索生活服务、游戏、数字娱乐等新场景。东盟国家人口结构年轻(约34%的人口年龄在15岁至34岁之间),城镇化进程加速,对本地生活服务、社交软件等数字服务模式需求巨大。例如,东盟人口近7亿,‘年轻经济’蕴含广阔商业前景。
绿色经济方面,‘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外贸新动能持续迸发。2023年,中国和东盟的‘新三样’出口额分别达1505亿和248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410%和99%。2024年,双方‘新三样’贸易总额达121.5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74%。以‘新三样’为抓手,双边绿色贸易正探索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