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摩尔线程IPO:国产GPU突围与资本市场新机遇

时间:2025-09-22 16:09:28 来源:博望财经 作者:博望财经



文|恒心

来源|博望财经

2025年9月26日,中国全功能GPU领域的领军企业摩尔线程将迎来科创板IPO上会审议。从6月30日获受理到9月26日上会,仅用不到三个月时间便刷新科创板审核速度纪录,其80亿元募资规模与255亿元估值(胡润2024年全球独角兽榜)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技术突围:高研发投入下的国产GPU崛起

摩尔线程的发展历程堪称中国芯片行业自主创新的缩影。其创始人张建中曾在英伟达担任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长达14年,核心团队中周苑、张钰勃、王东等人均有英伟达任职经历。这种技术基因的传承,使摩尔线程从成立之初便选择了全功能GPU技术路线,自主研发MUSA架构,实现单芯片架构同时支持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和科学计算、超高清编解码的技术突破。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摩尔线程营业收入从0.46亿元增长至4.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8.44%,2025年上半年营收7.02亿元已超此前三年总和。但高研发投入也带来巨额亏损,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亿元、-16.7亿元、-14.9亿元,累计未弥补亏损达12.1亿元。这种“高增长、高投入、高亏损”模式,正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支持的典型企业特征。



技术突破是摩尔线程的核心竞争力。其MTT S80显卡单精度浮点算力性能接近英伟达RTX 3060;基于MTT S5000构建的千卡GPU智算集群效率超过同等规模国外同代系产品。面对英伟达CUDA生态优势,摩尔线程采用“兼容+开源”双轨战略,通过MUSIFY代码移植工具实现CUDA代码迁移,目前已适配超千款应用。

生态构建:推动国产GPU产业协同发展

摩尔线程的IPO将为国产GPU产业注入强大动力。本次拟募资80亿元将主要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图形芯片及AI SoC芯片研发项目,推动国产GPU从“可用”向“好用”升级。其上市表现将成为投资者观察国产GPU行业的“风向标”,若发展良好将吸引更多资本流入,沐曦股份、燧原科技等国内企业也将受益于“国产替代”预期。



产业生态协同发展是摩尔线程的长期战略。其致力于构建“芯片-板卡-集群-软件”全栈生态,上市后将整合晶圆厂、封装测试企业、软件开发商等上下游资源,降低客户“迁移成本”,加速商业化落地。目前,平湖架构产品已在智算中心规模化落地,AI智算业务占比超80%,集群解决方案获多个省级算力节点青睐,这种政企联动模式或成为区域算力基建样本。

资本市场影响:估值重构与产业链带动

摩尔线程IPO正值科创板“1+6”新政推出后,为硬科技企业上市提供更强支持。其“未盈利但高成长”特质打破了市场对“盈利门槛”的固有认知,为同类科技企业提供上市模板。高估值(255亿元)和市场关注度已形成示范效应,参股企业和而泰(持股1.244%)股价因市场预期提前上涨,大族激光、东华软件等产业链企业也受到带动。



此次IPO还引发资本市场对半导体产业链的重新挖掘。除直接参股公司外,中芯国际(晶圆代工)、长电科技(封测服务)、北方华创(半导体设备)等芯片制造环节企业,景嘉微(国产GPU同行)、华大九天(EDA工具)、芯原股份(芯片IP)等设计配套企业,以及浪潮信息(AI服务器)、德赛西威(智能驾驶)、中文在线(元宇宙内容)等下游应用场景企业均受到关注。



来源:百度股市通

在美国芯片出口管制加强、中国智能算力需求激增(IDC预测2024年规模达725.3EFLOPS,同比增长74.1%)的背景下,摩尔线程IPO已成为观察国产高端芯片技术突围与商业化进程的关键坐标。其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资本市场对国产GPU行业的信心,甚至影响整个国产AI算力生态的构建进程。资本市场正在用真金白银为国产GPU的未来投票,而技术突破、生态构建与商业落地,仍是摩尔线程需要持续跨越的三重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