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刘婷
近日,高端户外品牌始祖鸟因一场环保争议陷入营销风波,其母公司安踏体育也因此被推上舆论风口。这场风波不仅引发了市场对安踏多品牌战略的关注,更让“中国版LVMH”的整合能力面临考验。
始祖鸟环保争议:烟花表演引发调查
9月19日下午,始祖鸟联合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举办了一场名为《升龙》的大型烟花表演。然而,这场本应彰显品牌高端形象的活动,却因环保问题引发争议。据云端珠峰微信公众号消息,日喀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核查,后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始祖鸟官方微博随后发布道歉信,承诺配合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并采取补救措施。
作为“中产三件套”的标配品牌,始祖鸟近年来凭借高端定位和精准营销实现了高速增长。根据亚玛芬财报,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其全年营收同比增长18%至51.83亿美元,净收入增长135%至7300万美元。然而,这场环保争议却让始祖鸟的品牌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
安踏多品牌战略:从“买买买”到整合考题
始祖鸟背后,是安踏集团通过并购构建的多品牌版图。自收购FILA、迪桑特,到主导财团拿下亚玛芬体育,再到2025年收购德国户外品牌狼爪,安踏通过一系列并购动作搭建起覆盖大众到高端的品牌矩阵。
2024年,安踏整体营收(含亚玛芬)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继耐克、阿迪达斯之后,全球第三家迈入“千亿俱乐部”的体育用品企业。2025年上半年,安踏集团营收达385.4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他品牌(包括可隆、迪桑特等)收入74.1亿元,同比增长61.1%。
然而,随着品牌规模的扩张,安踏也面临着整合考题。与奢侈品巨头LVMH类似,安踏在并购后需要解决品牌定位、价值观一致性以及本土化运营等问题。始祖鸟的环保争议正是这一挑战的缩影。
图源:图虫创意
始祖鸟投诉超3000条:爆款背后的质量隐忧
在“中产三件套”中,始祖鸟几乎是标配。春节前后,一件官方售价8200元的蛇年限定冲锋衣在二手市场溢价一度冲至2万元,甚至吊牌也在社交平台上被炒到300元。然而,爆款背后却隐藏着质量隐忧。
时代周报记者以“始祖鸟”为关键词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结果显示相关投诉超过3000条,其中多数涉及产品质量问题,如鞋类网面破损、鞋底鼓包、穿着不适等。时尚产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指出,始祖鸟从专业品牌逐渐转向网红品牌,过度依赖时尚潮流的营销炒作,已经偏离了户外品牌应有的专业敬畏。
程伟雄认为,始祖鸟借助营销和流量投入成为所谓的“中产标配”,但在专业层面仍缺乏新的突破。他直言:“这次烟花秀的舆论反弹,就是长期高调营销的一次反噬。要想走得更远,必须回归专业、回归初心。”
安踏股价跌超3%:并购战略再受审视
近年来,安踏凭借一系列并购动作在业内被称为“中国的LVMH”。其“多品牌+零售”的发展逻辑与奢侈品集团LVMH有相似之处。LVMH通过收购与整合建立了包含Louis Vuitton、Dior、Fendi等约75个知名品牌的组合,而安踏则通过收购FILA、迪桑特、可隆等品牌,构建起涵盖专业运动、时尚运动、户外运动的多品牌矩阵。
然而,始祖鸟的风波也让安踏的并购战略再次受到审视。9月21日,“始祖鸟、安踏”相关词条登上微博热搜。9月22日午盘,安踏体育股价收跌超3%。一名资深鞋服行业从业者表示,始祖鸟事件不仅是一次单纯的营销风波,更暴露了安踏在投后管理上的考题。
“并购本身并不难,难的是收购之后如何保持品牌的专业度和市场敏感度。”他强调,对安踏而言,未来的关键不在于能买多少品牌,而在于能否真正消化、协同并维持各品牌的价值观一致性。
未来挑战:如何在扩张中守住专业与口碑
面对挑战,安踏也在积极调整策略。8月27日,在安踏体育的财报沟通会上,安踏执行董事兼联席CEO赖世贤表示,下半年集团两大主要品牌安踏和FILA将继续聚焦“必胜之战”。安踏品牌要突破零售新业态,孵化不同垂类店铺;FILA要持续高质量增长,深耕网球和高尔夫领域,巩固核心竞争力。
对于刚收购的狼爪品牌,赖世贤表示,集团已组建联合管理团队,年内将制定未来3-5年的复兴计划,重塑产品与品牌体系。安踏方面还透露,狼爪在完成股权重组后管理更加独立,战略也更清晰,管理层参与投资,重组后的股权架构有利于品牌经营成功后的安排。
然而,无论策略如何调整,安踏都需要面对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在高速扩张的同时守住专业与口碑。这不仅是始祖鸟需要思考的,也是整个安踏集团未来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