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创信息(300730.SZ)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时公司还深陷亿元级合同诈骗纠纷,叠加连续亏损与高负债压力,经营风险显著上升,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涉嫌信披违法违规,科创信息遭证监会立案
11月17日晚间,科创信息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当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不过,公告中并未透露具体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细节。

科创信息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公司各项经营活动和业务均正常开展,将积极配合调查,并持续关注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然而,受立案消息影响,18日科创信息股价以跌停价开盘,报14.41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UBS AG、高盛国际两大机构在2025年三季度刚新进成为科创信息的流通股东,分别持股92.89万股和83.51万股。此次股价跌停,无疑让这两大机构的持仓市值大幅缩水。
据沈涛律师表示,目前尚不清楚科创信息被证监立案调查的具体原因,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都是严重侵害中小股民权益的行为。上市公司无论什么原因被立案调查,一旦证监会调查确认其存在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证券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受损股民都可以要求上市公司给予赔偿。
科创信息还涉嫌被合同诈骗超亿元,案件正在侦查中
除了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外,科创信息还面临一桩涉嫌被合同诈骗超亿元的案件,目前该案件正在侦查中。
科创信息在今年三季报中披露,公司在催收客户大有科技回款过程中,发现涉嫌违法犯罪行为。2024年4月19日,公司向长沙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报案。2024年7月9日,公司收到长沙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出具的《立案决定书》,决定对公司涉嫌被合同诈骗案立案侦查。

目前,该案件正处于立案侦查阶段,科创信息正全力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相关调查工作,争取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据悉,2023年4月,科创信息与大有数字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分别签订了两份《物资采购及集成服务合同》,合计金额高达1.11亿元,但截至目前仅回款890万元。
科创信息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经营压力加剧
科创信息成立于1998年,是国内智慧政务及智慧企业领域的信息化综合服务提供商,主要致力于为政企客户提供集软件开发、系统集成、IT运维等于一体的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公司于2017年12月在深交所上市,然而上市后业绩却波动较大。
业绩方面,科创信息在2022年营收攀上5.28亿元高峰后,开始走上亏损道路。2023年、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34亿元、3.1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亿元、-6382万元。到了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9365万元,同比下降36.6%;归母净利润亏损5884万元。对于业绩下降的原因,公司表示主要系本期验收项目确认收入减少所致。

偿债能力方面,2025年三季度科创信息的资产负债率为66.55%,高于去年同期的63.75%,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从盈利能力看,2025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2.18%,较去年同期的21.41%有所提升,但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为优化公司资源、降低管理成本,科创信息于2025年8月25日召开了总经理办公会会议,同意注销全资子公司湘潭科数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子公司湖南树图科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一举措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司的经营压力,但面对当前的困境,科创信息仍需寻找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