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山姆会员店,实名添加微信lihua759321进群
据《商业观察家》报道,截至2025年11月17日(昨日),山姆会员店中国市场2025年累计销售额已突破1200亿元。这一数据未计入剩余一个半月的销售期,较2024年全年1005亿元的销售额实现约20%的同比增幅;若与2024年同期906亿元的累计销售额相比,增幅则达32%左右。
线上到家业务:突破“千亿魔咒”的核心引擎
在千亿级年销基数下,山姆中国仍能逆势增长,主要得益于线上到家业务的强势驱动。数据显示,山姆中国线上销售占比已超50%(2024年为48%),截至2025年7月31日,其前置仓数量达455个。通过“前置仓+互联网模式”,山姆中国突破了实体零售的边界限制,线上业务成为新的增长极。
2025年全年,山姆中国线上业务销售额预计达650亿-700亿元,约为前置仓生鲜赛道头部玩家(如小象超市、朴朴超市、叮咚买菜)的两倍,呈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在部分前置仓生鲜电商增长趋缓、传统商超线上销售退回到3年前水平的情况下,山姆中国的线上业务仍能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三大优势:
1. 低流量成本
山姆中国的线上顾客主要来源于线下门店的付费会员体系,无需大规模投入广告、发券或拉新,获客成本极低。同时,其营销成本也显著低于竞争对手——通过每晚9点的定时清仓活动,即可培养用户线上消费习惯,无需复杂营销手段。此外,线上到家业务与会员体系的双向赋能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粘性:到家服务为会员节省时间、提升购物频次,进而支撑了付费会员的续费率,形成线上线下闭环。

2. 高客单价
山姆中国采用精选SKU、大包装“批发”模式,线下客单价达千元,线上客单价超200元。高客单价不仅提升了毛利额,还降低了单仓盈利门槛——据市场人士透露,山姆单个前置仓仅需250元客单价和400单日销量即可盈利,且固定资产投资低(约30万元/仓,可折旧多年),运营成本(租金、人工、损耗等)也因小仓模式和低单量要求而显著低于竞争对手。
3. 差异化商品与爆品能力
山姆中国的商品销售中,约40%来自自有品牌,30%为定制产品,两者合计占比达70%,形成了独特的商品壁垒。爆品策略则直接拉动市场渗透、降低流量成本、固化消费习惯并提升商品周转效率。高周转率是零售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山姆中国通过爆品策略持续强化这一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门店扩张:外延增长的重要支撑
除线上业务外,山姆中国的线下门店扩张也是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过去几年,山姆中国每年新增门店6-7家,2025年更将创下历史纪录——截至11月13日,扬州店开业后,山姆中国已开出8家新店,全年计划新增11家,门店总数达60家。这一扩张速度得益于中国中产家庭对高性价比品质商品的需求增长,以及山姆中国的轻资产模型、资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从宏观层面看,山姆中国CMO张青曾表示,其目标用户群为7000万中产家庭,按15万家庭支撑一家仓储会员店计算,市场容量可达466家,未来扩张空间仍大。微观层面,山姆中国的轻资产模型(门店“只租不买”、供应商现金流支持库存、会员制提升需求预估精准性)、沃尔玛出售京东股票所得的30多亿美元资金支持,以及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共同推动了其快速扩张。

同店增长:内生动力与未来挑战
山姆中国的同店销售表现同样亮眼。沃尔玛中国CEO朱晓静预测,2025年山姆中国年销超5亿美元的门店将从2023年的2家增至8家,尾部门店年销也接近10亿元,显示老店同店销售正向增长。同店增长是外延扩张的基础,若老店销售下滑,扩张风险将显著增加。
面对本土零售商转型服务中产家庭用户的竞争压力,山姆中国能否保持同店增长?其最新人事变动或提供线索:沃尔玛中国10月底宣布刘鹏担任山姆中国新任总裁,杨小梅担任采购运营部副总裁。两人均曾服务于天猫国际,刘鹏执掌过中国最大进口零售平台,杨小梅曾任天猫国际美妆负责人(P9)。此次人事调整表明,山姆中国将通过强化进口商品供给(更高品质、差异化、稳定毛利)来应对竞争,这一策略与行业趋势(如盒马大力推进海外直采、小象超市聚焦进口品)不谋而合。未来,进口商品或将成为零售竞争的新风口,山姆中国能否继续领跑,值得关注。
商业观察家
本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