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三排六座SUV市场新趋势:智己LS9如何兼顾驾控与舒适

时间:2025-11-19 11:47:58 来源:虎嗅APP 作者:虎嗅APP


头图|AI生成

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若不在中国市场推出一款大六座SUV,似乎都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牌桌上立足。这一细分市场,从年初到年末,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新车上市如潮水般涌来。

理想I8、问界M8、新蔚来ES8、腾势N9……近20款车型扎堆上市,涵盖了增程、插混、纯电等多种技术路线,价格从20万覆盖至100万,品牌从传统豪门到本土新势力,无一不想要在这片被称为“大六座SUV元年”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各家产品经理在有限的资源与匮乏的想象力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军备竞赛。

冰箱要足够大,屏幕要多且大,沙发要零重力……这些配置精准地满足了“坐的人”的需求,后排乘客甚至能获得接近头等舱的“类躺平”体验。然而,一个根本问题却被选择性忽视了:当所有人都在讨好“坐车的人”时,谁还记得“开车的人也是人”?

被遗忘的司机?

中国的汽车文化,与西方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出行场景,往往是周末开着顶级奶爸车,载着全家老小。孩子在二排看动画片哈哈大笑,老婆在副驾享受按摩,而驾驶者则紧握方向盘,在城市车流中驾驶着这艘“笨重的船”,身心俱疲。

相比之下,欧美家庭一户多车是常态,每辆车功能明确:小车通勤、大车出行、跑车玩乐。但在中国,受限于牌照、停车和预算,一辆车往往是家庭的第一辆,甚至是唯一一辆车。它既要兼顾工作日通勤的“面子”,又要考虑周末全家出行的“里子”,甚至还要满足长假远行的“腿脚”。

这催生了一个全球其他汽车产业都无法理解的独特物种:三排六座全尺寸SUV。它具备多种功能,要服务车上的每一位乘客——除了驾驶座上的那个人。

最早洞察到这种需求并在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功的,是理想one。它用“冰箱彩电大沙发”重新定义了家庭出行的舒适底线,将“移动的家”概念深入人心。然而,不论是理想还是其追随者,都无意中共同塑造了一个新的品类标准:为了全家的诗和远方,必须接受大车=笨重,操控=虚无,驾驶乐趣=痴人说梦。

“奶爸车=牺牲驾驶乐趣”,这成了一种行业默认的政治正确,一种牢不可破的路径依赖。于是,这种源于厂商技术缺陷导致的集体无意识,让我们在过去几年的中国市场里,看到了荒诞的一幕:一个本应由技术驱动的行业,在“大车”这个命题上,集体陷入了对物理定律的被动妥协。所有人都默契地绕开了“驾控”这个硬骨头,转而在“沙发彩电”的舒适区里疯狂内卷。

把车做得像“开船”,车主被异化为“专职司机”。当被问及感受时,消费者也只会无奈地摆摆手:如果只能选一个,还是让家人舒适一些吧。成功的市场教育让消费者被迫接受了一个伪命题:家人的舒适,必须建立在司机的痛苦之上。很显然,中国用户不是不想要驾控,而是在过去的产品里“求而不得”。奶爸不应该只是奶爸,什么时候,中国的车企才能意识到,开车的人也是人?

智己LS9的“反共识”产品逻辑

当所有人都在“堆沙发”的潮流里打转时,总得有人站出来“反共识”。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在沟通会上直言:“实际上咱们中国消费者,尤其是中国40岁以上已成家立业的家庭男性,还是挺喜欢有一辆大车的。但以前的大车不好开,家里太太也会比较顾虑,你买个大车你能开,太太要开却不太好开。不好开这个事儿就是从用户角度一个非常明确的动因。”

中国市场的独特国情,倒逼着主机厂去回答一个在欧美几乎不成问题的问题:如何造一辆能让全家六口人都坐得舒服,而且开车的那个人也不觉得委屈的车?

“让大象去跳芭蕾。”这是智己给出的答案。在舒适性堆满之后,三排六座的大车不得不笨重起来,这是物理天性。然而,把司机当人看,首先要让他灵活自如。智己LS9直接塞进了一套“同级唯一双向24°智慧四轮转向”。



这是什么概念?一个5.2米长的全尺寸巨物,转弯半径被压缩到了惊人的4.95米。这个数据甚至超过了很多A级车的转弯半径。别人还在狼狈地“倒一把、再倒一把”时,这台“陆家嘴大揽胜”却能像Polo一样一把掉头。

把司机当人看,还要给他持续的快感。市面上,增程车主最怕的就是亏电和高海拔。一脚电门下去,发动机的嘶吼和动力的衰减同时传来,那感觉就像激情刚起就被泼了冷水。而智己的“恒星超级增程”要的不是1500km的账面续航,也不是能耗2.81L/百公里的纸面能耗,而是无论多么恶劣的工况,都依然媲美燃油V8的澎湃动力。

把司机当人看,更要让他在独处时也能被妥帖照顾。智己没有将舒适性配置优先献给副驾和后排,而是实现了舒适性配置的平权。驾驶席的4D机械按摩座椅、能够直接从驾驶位打开的冰箱,这些配置和细节,无一不在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开车的人,同样值得舒适。



把司机当人看,更要让他的付出被家人认可。传统大车的“舒适”,代价就是悬挂一味地软,换来的是过弯时巨大的侧倾和后排家人的抱怨“你开车怎么这么晃”。这种“舒适”多少有点自欺欺人。

极致的驾控感受与座舱的舒适体验,并非互斥。驾驶者之车不意味着硬邦邦的悬架,三排六座奶爸车也不应该一味的软。智己LS9用它的“灵蜥数字底盘3.0”配合智能双腔闭式空悬,能将过弯侧倾角度降低56%。当别人还在强调沙发多软时,智己经在解决“全域防晕”问题。

你问有没有冰箱彩电大沙发?相信笔者,在中国这样一个全球最成熟的电动汽车市场中,最受人瞩目的三排六座这个品类,驾控和舒适和那些冰箱彩电大沙发不冲突,你可以全都要。

第一次搭载在汽车上的B&O豪华音响、第一次用在车上的4D机械按摩座椅、第一次装在车上的祛味的新风系统、21.5英寸4K二排娱乐屏、同级最大12.3L双开门车载冰箱。同行有的,同行没有的,通通都有了。



接受中国消费者“我全都要”的需求。智己要的,是一个不让任何人妥协的答案。LS9真正做到了,无短板领先,全方位ace的六边形战士。

体系力:真正的竞争壁垒

这引出了一个更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智己能做到“全能”?

这两年,新势力和传统车厂之间的鏖战逐渐有了一些清晰的脉络。如果说新势力在用扁平化的组织和快速迭代定义产品路线,那么传统巨头在用规模和底蕴定义“工业门槛”。

用一句业内黑话来说:新势力定义了“应用层”的体验,而上汽这类巨头则在定义“工业底层”的能力。新势力轻,传统车厂重。

而这份“重”,就体现在刘涛对LS9,“上汽旗舰”的定义上。背靠上汽集团70年的造车底蕴,智己获得了其他新势力难以企及的资源支持——从三电技术、数字底盘到智能座舱,集团最顶级的技术都会在智己品牌先用。

对内,智己有上汽最顶级的技术资源扶持;对外,也有诸如,英伟达、宁德时代、B&O、Momenta等最顶尖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这并非简单的品牌光环,而是体系实力的降维打击。

与上汽的规模效应不仅赋予了智己的“全能”,也让LS9拥有更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这直接体现在了LS9的配置划分和定价策略上——这是一种典型的“国家队”打法,用绝对的规模优势发动饱和攻击。舒适性配置和智驾配置不需要再有二选其一的纠结。智己可以选择全系ultra,全系标配。

极致的产品力再加上夸张性价比的定价策略。市场很快给出了积极的反应,智己品牌官方公布,LS9上市仅25分钟大定订单量即突破5000辆。智己门店的到店量也大增,根据上海智己门店的数据:上市首周末两天门店客流环比上升了180%。



在汽车这个公认的最复杂的民用工业品上,上汽拥有的供应链优势和规模效应,得以让智己LS9从根本上区别于其他依赖外部采购的高端车型。这种体系化的能力,才是中国汽车工业在智能电动时代下半场,最难以被复制的竞争力。

三排六座的需求演变,是中国汽车消费观念成熟的缩影。当特斯拉、奥迪都开始为中国市场“逆向研发”三排六座,这个在欧美边缘的品类车,就说明这个市场已经成熟到不再盲从任何标准。

而在这样一个成熟的市场,舒适和驾控不应该成为非此即彼的对立面,我们理所应当、理直气壮地向市场索取“我全都要”。

智己LS9的产品逻辑,本质上是在追求一种对市场,对消费者的尊重。

它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开车的人,也是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