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教育独角兽与中老年学员投诉的撕裂:十方融海的AB面
手工劳动/挖哥
手工编辑/角叔
出品/独角兽观察
在全球AI浪潮席卷下,AI教育赛道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深圳十方融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方融海”)凭借AI技术加持,迅速跻身“AI教育科技独角兽”行列,头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深圳AI智能教育领域30强”等多项光环。然而,这家明星企业近期却因中老年学员的密集投诉陷入舆论漩涡。
一边是资本与荣誉的加持,另一边却是学员的愤怒控诉——十方融海的“AB面”究竟如何形成?
11月13日,《独角兽观察》发布《是割中老年韭菜还是用AI开启兴趣教育?十方融海的A面和B面》一文后,收到十方融海的侵权投诉。企业方认为,文章“仅依据互联网无法核实的个例,定性‘割中老年韭菜’严重失实”。为更全面呈现事件全貌,本文补充企业回应并增加投诉案例,还原这场争议的核心矛盾。
一、AI独角兽的崛起:从知识分享到技术赋能
十方融海成立于2016年,由华南理工大学校友陈劢、黄冠、雷浪声联合创立。早期瞄准微信生态下的知识分享需求,推出“零门槛开课”平台,解决传统线上授课人数受限、内容沉淀难等问题。此后,企业通过荔课(知识分享)、女娲云教室(技能实训)、梨花教育(声音培训)等业务,构建起覆盖中老年兴趣教育的多元版图。
AI技术是十方融海的核心标签。2024年,企业发布“小智AI”开源操作系统,宣称累计接入设备近50万台;梨花教育的AI陪练系统可对学员50项声音特征建模;同年10月,完成对浙新四维智能的战略投资,推动多模态情感大模型与硬件融合。资本层面,十方融海先后获得金沙江创投、高榕资本、泓川源私募基金等明星机构投资,创始人黄冠更提出“让AI技术像水电一样触手可及”的愿景。
然而,光鲜的技术叙事下,十方融海的运营模式正引发质疑。以梨花声音研修院为代表的课程体系,成为投诉与纠纷的“重灾区”。
二、中老年学员投诉:低价引流背后的“套路”陷阱
十方融海将中老年群体视为核心用户。梨花教育总经理杨楠曾表示,企业通过内部用户调研发现,“新活力中老年用户”有钱有闲,对兴趣内容热情高涨。企业宣称累计服务1.5亿用户,但互联网上的投诉声量却与这一数据形成鲜明反差。

投诉人群以期望通过学习接单挣钱的中老年人为主,不少人使用花呗或养老钱支付费用。典型案例包括:

社交平台上,大量学员吐槽十方融海的营销套路:通过“市场行情有声书150-300元/小时”“月接10单可回本”等话术诱导消费,对缺乏辨识能力的老年人极具诱惑力。
十方融海在投诉中回应称,文章“仅依据个别案例得出负面结论,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然而,黑猫投诉平台上涉及十方融海的投诉超3000条,主要集中在“虚假承诺”“诱导消费”“退费难”;社交平台上,学员“有图有真相”的吐槽每日增加。投诉模式高度相似:低价引流(试听课)→情感化收割(夸赞学员潜力)→虚假宣传(高额收入承诺)→套路营销(培训费、设备费、版权费)→承诺落空(退费受阻)。
三、学员起诉退一赔三:虚假宣传的代价
十方融海的营销套路已引发法律关注。今年1月,澎湃新闻报道,陈女士支付7080元报名十方融海影视后期课程,销售承诺“兼职月入两三万”,实际单笔最高收入仅20元。陈女士要求退款被拒后,向法院起诉“退一赔三”。企业方以“课程已交付”为由拒绝回应,最终在调解期间提出全额退款,但陈女士坚持要求退一赔三,“以警示更多人远离虚假宣传”。
澎湃新闻检索发现,与十方融海相关的投诉量达2000余条,多名网友称企业以“签单赚钱”诱导老年人购课,但交钱后一年难接单。更讽刺的是,因退费维权学员过多,十方融海甚至被诈骗分子盯上——骗子冒充企业官方发布《退费公告》,诱导学员访问虚假网站办理退费。
四、监管处罚与行业困境:技术赋能还是套路收割?
十方融海并非首次因虚假宣传被监管处罚。2021年底,企业因违反广告法被处罚,时至今日,虚假宣传仍是用户投诉的核心问题。这背后,是在线教育行业的高获客成本与中老年群体的“低防御”特性形成的矛盾:单个有效学员获客成本超千元,而中老年人对“低门槛高回报”宣传免疫力低,成为低成本引流的目标。
十方融海的技术实力本可成为服务中老年群体的利器——AI陪练可缓解学习焦虑,智能硬件适配使用习惯,情感识别技术提供个性化指导。然而,若企业将重心放在套路收割而非价值创造,再先进的技术也只会放大负面影响。
科技的终极价值,是让生活更美好,而非让套路更隐蔽。十方融海的争议,或许正是AI教育行业从“技术狂欢”回归“用户价值”的转折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