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AI驱动银行数字竞争力升级:机制优化与人才变革深度解析

时间:2025-11-21 05:12:41 来源:21金融圈 作者:21金融圈

全文共2261字,阅读全文约需7分钟

AI时代,银行业数字金融发展已进入全新阶段。当科技投入从规模化增长转向智能化深耕,人工智能正以颠覆性力量重塑行业竞争力格局。本文节选自《2025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研究报告》,该报告将于2025年11月22日在"第二十届21世纪金融年会"上正式发布。

作者 | 李览青
编辑 | 杨希
新媒体运营 | 张舒惠

(本文首发于21金融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从2024年上市银行财报可见,"智慧银行""数智银行""AI银行"等表述频繁出现。当科技投入告别粗放式增长,人工智能应用的加速落地为数字金融赋予了更深内涵。这种变革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自上而下的科技治理体系重构,二是业务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创新。

银行业科技治理架构图

科技投入结构优化:从规模扩张到精准赋能

上市银行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六大国有银行科技投入总额超1200亿元,同比增长2.15%,科技人员规模突破11万人,增幅达19.34%。企业预警通统计显示,59家披露数据的银行科技投入合计超2000亿元,六大行占比超50%。但增速分化明显:建设银行(-2.36%)、招商银行(-5.49%)、平安银行(-20.07%)等机构出现负增长。

这种调整源于两大逻辑:一是数智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二是资源管理精细化升级。当前银行科技资源包含算力、人才、资金、政策四大要素,其中算力是基础支撑,人才是转型关键。工商银行通过完善数字金融委员会审议机制,构建涵盖硬件、软件、数据等资源的统一管理系统;兴业银行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方案(2025-2027)》,打造"6+X"AI能力体系;中信银行联合集团机构组建金融科技创新中心,落地超1600个智能化场景。

银行科技投入趋势图

中小银行弯道超车:AI赋能业务创新

在央行2024金融科技发展奖中,青岛银行、湖南银行等中小机构各有2个项目获奖,展现出差异化竞争力。这些机构通过AI技术实现三个突破:

  • 风险控制:构建智能风控模型,提升反欺诈准确率
  • 客户服务:部署智能投顾系统,降低服务门槛
  • 运营效率:应用RPA流程机器人,优化重复性工作

某城商行科技部负责人表示:"AI让我们能用更低成本实现个性化服务,这是大行难以复制的优势。"数据显示,采用AI技术的中小银行客户满意度平均提升18%,运营成本下降12%。

复合型人才争夺战:业技融合新范式

人才结构变革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11家全国性银行科技人员占比普遍提升,农业银行将统计口径扩展至"科技与数字化运行管理人员",折射出人才定位的转变——从单一技术岗向业务赋能者进化。

银行培养复合型人才呈现两大路径:

路径一:校招社招定向布局

工商银行推出"人工智能+"专项计划,要求候选人具备AI技术背景,通过"科技机构+分行"轮岗后输送至总行;农业银行将金融科技纳入菁穗培训生体系;交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储备生,打造"技术应用+金融服务"双技能人才。

路径二:内部机制改革创新

工商银行组建1.2万人数据分析师队伍,构建分层培养机制;招商银行完善内部大模型平台"爱共创",培养既懂业务又通技术的"双栖人才";兴业银行通过"科技业务合作伙伴(ITBP)"模式,选派骨干赴业务条线交流。

银行复合型人才结构图

招商银行首席信息官周天虹在2025招银浦江数字金融生态大会上指出:"大模型研发需要从业技融合走向业技共创,业务人员必须深度参与研发全流程。"这种转变正在重塑银行组织架构,某股份制银行已将AI能力纳入全员考核体系,要求管理层必须掌握基础模型应用技能。

当AI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新基建",科技治理体系的优化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正形成双向驱动。这场变革不仅关乎技术迭代,更是组织能力与商业模式的系统性重构。在即将到来的2025金融年会上,更多创新实践将揭示银行业数字竞争力的进化方向。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图

AI银行应用场景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