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快刀财经 ▲ 做您的私人商学院

曾经的“销量神话”彻底崩塌。
作者 :唐纳德
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
当充电宝行业沉迷于“大容量虚标、低价内卷”的流量竞赛时,一个更残酷的现实浮现:消费工业品行业如何将技术红利转化为消费者信赖的安全价值与耐用体验?电芯容量数字比拼虽能短期吸引眼球,但核心技术深耕、安全标准坚守与品控体系构建,才是产业长久发展的基石。
对消费者和从业者而言,亟需一张穿透性价比陷阱的权威“选型地图”,行业也呼唤新标准和更苛刻的安全界限。
11月中旬,工信部发布《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要求充电宝标注“建议安全使用年限”,警钟敲响在消费电子行业上空。
此时,罗马仕深陷泥潭,工厂停产、超5000万元股权冻结、多条生产线停滞,从巅峰到低谷的坠落,不仅是品牌悲剧,更藏着整个消费电子行业野蛮生长的隐忧。

拆解罗马仕的兴衰逻辑,剖析消费电子行业的生存困局,为仍在“作死边缘”试探的企业送上一堂迟到的警示课。
01 罗马仕的崛起:野蛮生长的性价比之王
电商风口下的快速崛起
罗马仕曾是借电商风口崛起的性价比代表。
在消费电子的蓝海时代,机遇留给最先抓住风口的人,罗马仕便是踩着电商爆发浪潮顺势而为。
2012年,罗马仕母公司深圳电母科技成立,彼时国内移动电源市场刚起步,智能手机续航短板凸显,传统数码品牌尚未布局,市场空白亟待填补。
罗马仕精准切入这一赛道,以高容量配合低价格的商业化路径,快速敲开大众市场大门。
早期移动电源市场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品牌鱼龙混杂,消费者对产品核心诉求集中在“容量足、价格低”,对安全性能关注度极低。罗马仕深谙此道,凭借深圳供应链的成本优势,用极致性价比迅速抢占下沉市场。
与此同时,罗马仕紧跟电商发展节奏,率先布局淘宝、京东等平台,借助平台流量红利,通过“低价冲量+爆款运营”模式,快速登顶各大电商销量榜单。
据公开数据,罗马仕从2013年至2024年,连续11年稳坐天猫双11移动电源品类销量冠军宝座,一度成为消费者心中的“国民充电宝”代名词。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罗马仕的崛起离不开时代红利,也与其极致成本控制和渠道运营能力密不可分。为压缩成本,罗马仕采用“轻资产模式”,自身不设生产工厂,全部依赖代工厂代工,通过批量采购降低原材料成本;在渠道上,除主流电商平台,还深入拼多多、1688等下沉渠道,实现全渠道覆盖。
短短几年,罗马仕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成长为移动电源行业头部玩家,甚至延伸至数据线、充电器等周边产品,试图打造“全品类数码配件帝国”。
但隐患早已埋下。增长不等于发展,销量不等于价值,尤其是品质方面。
罗马仕崛起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低价基础上,缺乏安全管理边界,产品同质化严重,一旦市场风向转变,其脆弱盈利模式便会不堪一击。在消费电子行业竞争加剧、监管趋严浪潮中,这些隐患逐渐显露,为其后续崩塌埋下伏笔。
02 罗马仕的倒下:大厦倾颓的深层原因
从巅峰到低谷:多重矛盾的集中爆发
罗马仕的困境,表面是安全问题,核心是内部企业治理症结。先会做事才能持续做好业务,其策略是先做便宜货,靠海外收入占大头走向规模化,但这动摇了品牌长期立足根基。
罗马仕崩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积累矛盾的集中爆发,从巅峰到低谷仅用数年。多年积累的安全问题,是压垮罗马仕的第一根稻草。
今年3月,一架从杭州飞往香港的HX115航班途中起火,法国航空事故调查局报告指出,起火源为一块发生热失控的充电宝,型号为20000毫安时,品牌为罗马仕,随后罗马仕开始陆续召回产品。

导火索虽是安全危机,背后却是产品质量、资金链、战略决策的多重失守。目前,罗马仕关于充电宝的3C认证已被大批撤销。
随着移动电源市场饱和,消费者对产品安全关注度日益提升,而罗马仕长期依赖代工厂代工,质量管控缺失问题逐渐暴露。
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指出,2024年罗马仕充电宝投诉中45%涉及安全隐患。
时间轴拉长,此类现象早有端倪。
据公开报道,2019年,广东佛山一名女大学生使用的罗马仕充电宝突发自燃,火焰迅速蔓延烧毁蚊帐与床铺,这一安全事故发酵为全网热议焦点,也让公众对罗马仕产品安全性能产生强烈质疑。
彼时,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南山监管局公布统计数据显示,短短4个月内,该局就受理35宗针对罗马仕充电宝的消费投诉,其中明确涉及充电口起火的有2宗,发生爆燃现象的有3宗,安全隐患问题凸显。
同年11月,罗马仕启动产品召回程序,共计召回3792台OM10型号充电宝。品牌方解释召回原因为部分产品所用电芯在组装环节中,盖帽极耳与卷芯发生干涉,且未经过完整老化测试,在极端使用场景下可能出现过热、燃烧风险。
此外,在黑猫投诉等主流消费维权平台及微博等上,关于罗马仕充电宝发热、鼓包、充不进电等问题的投诉常年存在,从未间断,进一步印证其产品品控层面的漏洞。

更严重的是,罗马仕危机始于2025年6月的多起充电宝起火事故。随后北京高校禁用、3C认证暂停等舆情接踵而至,直接导致产品销量断崖式下跌,月营收损失超亿元。随后还被供应商索赔超过1亿,小红书上网友声讨,品牌口碑一落千丈。

安全危机背后,是罗马仕对供应链把控不足与自身轻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公开信息显示,罗马仕旗下27款核心主力产品,其3C认证标注的生产单位均指向卓翼智造。卓翼科技长期深陷财务困境,2020至2024年间累计亏损额度已超15亿元,仅2024年一年,其未弥补亏损就高达14亿元,财务压力进一步加剧。
缺乏强硬供应链支撑,必然影响产品品质,双方深度绑定合作模式某种程度也反噬了罗马仕。
早期策略与企业战略治理层面,缺乏符合标准的质量运作体系,结果罗马仕被召回数十万货量,这一切源于多年漠视行业升级需求。当其他品牌纷纷推出“快充、轻薄、安全防爆”高端产品时,罗马仕“低价走量”虽维持生存,最终也换来恶果。
至此,曾经的“销量神话”彻底崩塌,罗马仕陷入“停产、欠债、股权冻结”死循环,曾经的热闹不再。

回过头看,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罗马仕坠落是自身战略短视、质量管控缺失的必然结果,也是消费电子行业“重营销、轻研发”“重规模、轻质量”乱象的缩影。
当一家公司在低价竞争中迷失方向,忽视产品安全和核心技术时,其崩塌命运便已注定。这一幕,正在消费电子行业其他领域不断上演。
03 行业反思:其他领域的乱象与警示
汽车、手机行业仍有人在作死路上
如今,汽车、手机、数码配件等多个细分领域,仍有人重蹈罗马仕覆辙,重营销轻研发、重规模轻质量、重短期利益轻长期价值,在触及用户底线边缘疯狂试探。
近期,某主流厂商手机屏幕出现绿痕,多个机型被网友吐槽投诉,即便是旗舰机也未幸免。在手机工业已非常成熟的今天,此现象与厂家对品控把握有一定关联。再往前看,另外一家厂家也曾出现过炫光问题,即用户在特定角度拍照会出现镜头炫光情况。

新能源汽车领域,“重营销、轻安全”乱象更为严重,一方面是多起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易燃事件,另一方面是车企未纠正的歪风邪气。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大量企业涌入赛道,部分企业为快速抢占市场,忽视车辆安全和核心技术研发,盲目追求续航里程虚标、智能化噱头。其中“电池起火、自动驾驶失灵、续航虚标”成为投诉热点。
近期新华社痛批新能源车企乱象:发布会拉踩友商,零件命名“武侠风”,普通技术刻意神秘。不少企业营销乱象愈发刺眼,产品配置名称晦涩拗口、难以理解,被网友尖锐批评为“玩文字游戏的语言腐败”;部分企业摒弃良性竞争底线,靠“拉踩同行”“阴阳怪气调侃友商”低俗手段博眼球,深陷“黑红也是红”畸形认知无法自拔。

浮夸之风蔓延至销售数据领域,尤为典型的是部分车企,为营造“爆款热销、一车难求”虚假态势,刻意编造“上线几分钟订单破万”不实数据,还通过高频次发布短期销售榜单方式,人为制造产品备受追捧错觉。
更有甚者,部分车企为降低成本,采用劣质电池和配件,导致车辆安全事故频发。这些企业看似在快速扩张,实则在透支品牌信誉,重蹈罗马仕“安全危机→口碑崩塌→资金链断裂”覆辙。
一位行业观察者认为,汽车行业仍有人在作怪,主要是现在行业竞争进入下半场,每家都会说销量领先、安全领先,实际上有的企业做到了,有的企业还在裸泳。汽车制造工序从GTM(市场观察走向成功)开始,有的企业研发资源容量不足,即便捕捉到较大市场需求车型也难以跟上,各方面受限导致产线端在品质、安全等方面出现纰漏。相对而言,研发资源充沛企业可提前上产品规划、节奏,但若过度复制以前定义产品经验,忽略新车型实际标准要求,资源也可能跟不上品控要求。
回过头看,罗马仕算是栽了跟头,手机和汽车工业领域乱象又何时能止呢?
快刀财经已同步入驻:36氪、虎嗅网、钛媒体、i黑马、品途网、商界、趣头条、砍柴网、梅花王、艾瑞专栏、亿欧网、创业邦、知乎、雪球、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新闻、一点资讯、网易号、搜狐自媒体、凤凰网、新浪财经头条、新浪看点、UC大鱼号、天天快报、企鹅自媒体、投资界、思达派、猎云网、简书等30多家自媒体平台。
快刀财经
社群 | 内容 | 连接 | 商学院
商业快媒体、思维孵化器、价值试验场和洗欲中心。专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他行业。有趣、有料、有态度,加入我们,拥有您的私人商学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营销策划、社群电商、创业投资和知识充电服务。
投稿、转载、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ikua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