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田羽
2014年,何小鹏在广东组建小鹏汽车初创团队时曾立下豪言:用十年时间All in智能汽车领域。如今十年之期已过,这家曾被质疑‘烧钱无底’的新势力车企,正以惊人的蜕变打破行业认知——从单一汽车制造商进化为物理AI生态的领跑者。
11月15日,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的亮相引发‘真假机器人’全网热议,这场技术秀不仅揭开其隐藏的科技野心,更让外界看到:当友商还在卷价格战时,小鹏已悄然站在智能硬件革命的潮头。

当小鹏汽车发布2025年三季度财报时,一组数据让行业侧目:交付量11.6万辆(同比+149.3%),营收203.8亿元(同比+101.8%),毛利率20.1%(超越特斯拉)。更关键的是,其账上现金及投资规模达483.3亿元,较上季度再增7.6亿元,创历史新高。
这种‘逆势增长’的财务表现,源于小鹏已完成最烧钱的‘骨架基建’:销售网络覆盖52国,充电桩接入超250万根,慕尼黑研发中心启用,印尼、奥地利产线投产……这些曾吞噬现金流的重资产投入,如今转化为支撑全球扩张的坚实基础。


财报中隐藏着更具战略价值的信息:三季度‘服务及其他收入’达23.3亿元,同比激增78.1%。这笔收入的核心来源,是小鹏向大众汽车提供的技术研发服务——从平台架构到电子电气,甚至包括自研的‘图灵’芯片,均被这家德国巨头系统性采用。
这场合作始于2023年7月,大众不仅投资7亿美元,更将小鹏视为智能电动时代的核心合作伙伴。这是中国汽车技术首次以‘底层供应商’身份进入全球顶级车企供应链,标志着小鹏从‘市场参与者’升级为‘规则制定者’。
支撑这一跨越的,是小鹏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64.57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已超去年全年,第三季度单季投入24.29亿元再创新高。这些投入转化为技术壁垒:新款P7标配三颗‘图灵’芯片,算力达2250 TOPS,为下一代VLA智驾系统预留充足冗余。

11月5日的小鹏科技日,像一场未来生活预演:人形机器人IRON以‘猫步’登场,逼真程度引发全网质疑。何小鹏当场剪开机器人腿部覆盖件,展示其82个自由度、仿生脊椎和全固态电池——这场‘暴力拆解’被媒体称为‘中国人形机器人的DeepSeek时刻’,连马斯克也点赞预言:‘特斯拉和中国公司将主导这一市场’。
但机器人只是小鹏AI生态的冰山一角。在更宏大的蓝图中:

这套生态的底层逻辑,是共享AI能力:Robotaxi验证自动驾驶极限,飞行汽车拓展三维空间,机器人实现智能体与物理交互。小鹏正从‘造车’转向‘构建物理AI操作系统’,其目标市场也从千亿级汽车行业,扩展至万亿级的智能硬件生态。
资本市场的嗅觉永远敏锐。11月11日,摩根士丹利将小鹏目标价大幅上调,理由直指其‘从车企向物理AI生态企业转型’;中金维持‘跑赢行业’评级,认可其展示的‘物理AI’能力版图。
这场转型背后,是小鹏增长逻辑的根本切换:从‘规模驱动’转向‘技术+系统驱动’,从‘卖车’转向‘掌握底层能力’。当友商还在为季度销量焦虑时,小鹏已拿到通往未来十年的入场券——一个由AI重新定义的物理世界。

正如何小鹏在科技日所言:‘我们正在做的,是让AI像电一样普及到所有物理载体。’当汽车行业还在争论‘软件定义汽车’时,小鹏已用十年布局,叩开了物理AI时代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