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1月3日与多家机构投资者召开线上业绩交流会,针对2025年三季报中“营收微降但净利微增”的业绩反差作出回应。根据10月29日发布的财报数据,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62亿元,同比下降7.14%;归母净利润3.85亿元,同比增长0.35%;扣非归母净利润3.53亿元,同比增长1.70%。这一业绩表现引发市场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注,尤其在ESG(环境、社会及治理)领域,公司评级仅为B级,处于行业下游水平。
环境治理成效与双碳战略缺位的双重困境

在环境治理层面,桂林三金已实施多项环保举措:自2018年起全面淘汰燃煤锅炉,改用集中供热系统;引入磁悬浮风机、降尘降噪设备等节能技术;建立标准化污染物处理系统,通过自动监测、手工监测与第三方委托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废水、废气排放进行动态监控。凭借这些实践,公司先后荣获“广西绿色工厂”“环保诚信(绿牌)企业”等称号。
然而,其环境信息披露存在显著短板。截至目前,公司未发布独立的《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相关信息仅零散分布于年报的“环境与社会责任”章节及投资者互动平台。根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数据,申万三级中药板块A股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率已达47.06%,而桂林三金的碎片化披露模式已明显滞后于行业趋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2024年度报告中“为减少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一栏直接勾选“不适用”。在“双碳”目标上升为国家战略、医药行业加速绿色转型的背景下,这一举措暴露出其顶层战略缺失与碳中和路径模糊的问题。
内控漏洞频现与产品单一化的增长瓶颈

来源:证券之星平台
管理层面,桂林三金内控体系暴露系统性风险。2023年6月,公司因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被广西自治区统计局通报;同年7月,子公司白帆科技(上海)8台特种设备压力容器超期未检,违反《特种设备安全法》;2024年2月,白帆生物科技(上海)因未如实记录剧毒化学品流向被公安机关处罚。这些事件折射出公司在合规管理、安全生产等基础环节的薄弱。
产品结构方面,公司长期依赖西瓜霜、三金片两大核心产品。2024年6月调研显示,这两款产品占比接近销售收入的八成;2025年三季报进一步印证这一趋势,营收同比下滑7.14%(2024年同期为-3.49%)。尽管降本增效措施使利润端微增,但营收持续萎缩暴露出市场扩张乏力、产品迭代滞后的问题。
生物制药布局未达预期,高投入长周期困境待解

来源:2024年度报告
为突破增长瓶颈,桂林三金早在2013年通过收购宝船生物切入生物制药领域,2016年成立白帆生物专注抗体药物CDMO/CMO业务,构建“中药+生物药+大健康”的产业格局。但截至目前,两大业务均未形成实质性贡献:
这一局面反映出公司生物制药战略仍处于高投入、长周期的探索阶段,规模化盈利仍需时日。

来源:SASB官网
参考资料:
[1]《中国西瓜霜大王,走进死胡同》;E药资本界
[2]《桂林三金业绩孱弱、内控隐忧:统计数据造假、安全生产存漏洞》;九号观察
[3]《桂林三金(002275.SZ):公司西瓜霜系列、三金片系列,占比销售收入近八成》;有连云
[4]《IIGF观点 | 包婕等:中医药行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披露体系建设路径研究》;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5]《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为孙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中国证券报
[6]《桂林三金:2024年年度报告》
[7]《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