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跑步机干部”现象剖析:是干部问题还是机制之困?

时间:2025-11-21 22:36:03 来源:识局 作者:识局


文/洛水钟鸣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近期,基层干部队伍中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跑步机干部”。这一称谓的诞生,紧跟在“电冰箱干部”之后,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基层工作状态的关注与讨论。

初闻“跑步机干部”,不少人或许会联想到那些“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冲锋”的干部形象。然而,实际上,“跑步机干部”却是指那些“远看满头大汗,近看原地打转”的干部——他们看似忙碌异常,实则毫无进展。

这种形象的比喻,不禁让人心生疑惑:基层真的存在这样的干部吗?答案却是肯定的。在基层工作中,确实存在这样一类干部,他们每天电话不断、传真不停、表格填不完,但当你真正去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时,却发现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在忙些什么。

这种“显得我很忙”的作秀行为,无疑令人反感。对于这类干部,批评与指责似乎在所难免。然而,在深入剖析这一现象时,我们不禁要问:批判“跑步机干部”真的有用吗?他们真的是自愿成为这样的吗?

事实上,绝大多数“跑步机干部”并非自愿陷入这种状态。在基层工作中,他们往往面临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复杂的工作要求。从开会学习到通知落实,从工作推进台账的填写到各种汇报总结的撰写,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之重,可见一斑。

以基层减负为例,有的地方甚至要求基层召开减负动员会议、制定减负工作举措、形成减负工作台账,并定期报送减负工作总结。这种“减负”方式,不仅没有减轻基层干部的负担,反而让他们陷入了更深的“跑步机”困境。

基层干部人数有限,却要应对如此繁多的汇报、总结、表格和台账。有时,上面不同的单位还会重复调度、重复要情况,基层上报的内容还不能每次都一样,否则就会被视为抄袭。在这样的环境下,基层干部如何能够抽出时间推动工作、服务群众?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群“跑步机干部”:他们每天都在忙碌,白天忙、晚上忙、周末也加班忙,但最终却拿不出任何实质性的成果。然而,这真的能全怪他们吗?

毕竟,“跑步机”的数量是如此之多,且个个都是“硬任务”。基层干部有权不上去“跑”吗?如果他们真的选择“躺平”或“侧卧”,恐怕又会面临更多的指责和批评。

然而,“跑步机”的性质决定了,无论基层干部如何努力奔跑,事情都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那些总结、汇报和台账,虽然看起来很“实”,也很耗时间,但它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却微乎其微。

<

那么,为什么这些“跑步机”会如此泛滥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留痕和免责。在基层工作中,留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责任追究。然而,这种留痕方式却往往忽视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价值。

以会议报名为例,从前只需简单报个名即可的事情,现在却需要经过一系列繁琐的流程:下载报名表、填写打印、请领导签字、盖章扫描、发送邮箱……这一系列操作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并不产生任何经济学和社会学上的价值。

<

然而,这些流程却并非完全无用。它们最大的用处在于,一旦出了问题,可以相对精确地追究责任。但这种追究责任的方式,却往往忽视了基层干部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困难。

面对越来越多的任务、越来越细的要求和越来越不确定的问责风险,基层干部不得不选择成为“跑步机干部”,以避免更多的责难。他们或许在奔跑中流下了汗水,但那些给他们起绰号的人,却往往连汗都没流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