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何己派
中国AI产业正迎来关键转折点,阿里凭借全栈AI能力稳居行业领先地位。
权威机构Omdia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AI云市场中,阿里云以绝对优势占据榜首,市场份额超过第二至第四名总和。这一成绩标志着阿里云正式跻身全球四强,与谷歌、亚马逊、微软共同构成全球AI云服务核心阵营。
全栈AI技术体系的构建,不仅推动阿里云在竞技场中持续领跑,更带动集团整体业绩呈现强劲增长态势。股价创四年新高、业务基本面持续改善等积极信号,印证了战略转型的成功。
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来自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这位兼具技术基因与商业视野的领导者,通过精准的战略取舍,为阿里开辟出AI与消费双赛道并进的发展路径。
自2023年重返管理一线以来,吴泳铭系统梳理业务优先级,确立了"用户为先,AI驱动"的核心战略。在2025云栖大会上,他提出超越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终极目标——构建能自我迭代的超级人工智能(ASI),为阿里AI发展指明方向。
战略落地呈现"双轮驱动"特征:
钉钉与夸克分别作为B端、C端AI入口,高德地图基于AI技术重构服务能力,形成技术赋能业务的完整生态。
2023年的阿里面临多重挑战,股价处于历史低位,业务增长承压。关键时刻,吴泳铭接过集团CEO、阿里云CEO、淘天集团CEO三重职务,开启全面变革。
这位阿里4号员工、首任程序员的技术派领导者,兼具支付宝、手机淘宝创始团队成员的实战经验,以及元璟资本十年AI投资的前瞻视野。其投资版图涵盖理想汽车、涂鸦智能等科技企业,印证了对技术趋势的精准把握。
上任三天后,吴泳铭在全员信中明确:"下一个十年最大的变量是AI带来的全行业变革"。这封1161字的信件中,"AI"出现8次,远超"互联网"(3次)和"全球化"(5次),凸显战略重心转移。
在执行层面,吴泳铭推动阿里云实施"AI驱动,公共云优先"战略,展开三场关键战役:
未来三年3800亿元的AI基建投入,创下民营企业该领域最大规模纪录。通过软硬一体垂直整合,阿里云在算力效率、性价比方面建立竞争优势,与谷歌成为全球唯二在云、大模型、AI芯片三领域均居第一阵营的企业。
"公共云优先"战略虽带来短期阵痛,但2025财年季度收入同比增速重回两位数,验证了战略转型的有效性。沙利文报告显示,通义大模型已成为全球第一开源模型,阿里云也成为中国唯一具备软硬一体能力的企业。
在兼任淘天集团CEO期间,吴泳铭确立"回归用户"战略核心。仅用一年时间,淘天集团CMR恢复增长,88VIP会员突破1400万,为电商业务由守转攻奠定基础。
大消费领域30万亿市场规模的判断,推动阿里构建覆盖10亿消费者的全场景服务平台。电商与AI云业务的双向赋能,形成技术驱动商业、商业反哺技术的良性循环。
通义大模型在GenAI市场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了阿里云的技术壁垒。沙利文研究显示,其已成为中国企业选择最多的模型,阿里云则凭借垂直整合能力建立差异化优势。
战略转型带来内外部显著变化:员工士气回升,资本市场重新认知阿里科技属性。高盛、摩根大通等机构多次上调目标价,万亿市值公司股价年内翻倍,印证投资者对新周期的信心。
在2025云栖大会上,吴泳铭宣布阿里云新定位:全球领先的全栈AI服务商。两大战略路径清晰呈现:
当AI Token成为新时代的"电力",阿里正朝着全球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的目标迈进。这场始于两年前的变革,正将阿里推向更具想象力的未来。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