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巴基斯坦与美国合作建港引热议:巴铁关系生变?

时间:2025-10-09 10:16:01 来源:北向财经 作者:北向财经



近日,巴基斯坦与美国在经贸与地缘领域的合作动作频频,不仅计划在阿拉伯海沿岸共建深水港,还涉及稀土等战略资源出口,这一系列举措引发外界对中巴“铁杆友谊”是否生变的广泛讨论。那么,巴基斯坦此举背后究竟有何考量?中巴关系又将走向何方?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巴基斯坦正邀请美国在阿拉伯海帕斯尼地区建设一座深水港。该港口距离中国参与投资的瓜达尔港仅112公里,未来或将在贸易竞争中形成直接对垒。更引人注目的是,巴方计划配套建设一条铁路,用于运输内陆的锑、铜和稀土等矿产资源——这些正是美国制造业回流急需的关键材料。

其中,锑和稀土均属于中国管制出口的战略资源,而巴基斯坦的稀土储量中40%为重稀土,对美国军工产业具有极大吸引力。有消息称,美国企业甚至计划在巴基斯坦投资建设稀土精炼厂。这一系列动作,难免让人对中巴关系的传统定位产生疑问。



事实上,巴基斯坦与美国的关系并非突然转暖。自1947年建国以来,美国便是最早承认巴基斯坦的国家之一。冷战期间,面对印度投向苏联阵营,巴基斯坦选择与美国结盟,双方签订《共同防御援助协定》,巴基斯坦由此成为美国在南亚的重要军事伙伴。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美国为遏制苏联扩张,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武器和32亿美元援助,甚至交付了当时最先进的F-16战斗机。

然而,随着奥巴马政府提出“印太战略”,美国为制衡中国而选择拉拢印度,巴基斯坦一度被边缘化。但印度近年来的表现却令美国失望:不仅坚持购买俄罗斯石油,还在关税问题上与美国摩擦不断。今年印巴空战中,装备中式武器的巴基斯坦以6:0完胜印度,更凸显了其战略价值。特朗普政府随即调整策略,与巴基斯坦重启能源、反恐等领域合作,此次港口与矿产合作便是最新成果。



巴基斯坦此举,本质上是基于现实利益的精明算计。首先,经济困境迫使其寻求多元化合作。当前,巴基斯坦人均GDP仅1500美元,外债总额却超过1300亿美元,其中欠中国债务达200亿美元。通过向美国出口矿产资源,巴基斯坦可快速缓解财政压力,避免国家破产风险。

其次,地缘政治博弈需要平衡印度。中国与巴基斯坦合作建设瓜达尔港后,印度联合伊朗打造了恰巴哈尔港与之竞争。如今巴基斯坦拉拢美国建设帕斯尼港,可形成“中美双保险”格局,压制印度在阿拉伯海的贸易影响力,进而掌握区域贸易主导权。

再者,分散外交风险是理性选择。尽管巴基斯坦在基建领域高度依赖中国(核电站、水电站、高速公路等均由中国承建),但在矿产开发上却选择与加拿大、沙特等国合作。此次与美国合作,既可获取经济利益,又能增加对中国谈判的筹码,实现外交平衡。



从美国角度看,这一合作同样具有战略价值。一方面,锑、铜、稀土等资源是特朗普政府推动制造业回流的关键材料,缺乏这些资源将直接影响导弹等高端武器的生产。另一方面,帕斯尼港距伊朗边境仅160公里,美军可借此建立后勤补给站,配合以色列对伊朗形成夹击之势,从而扩大在中东的影响力,巩固石油美元体系。

对于巴基斯坦而言,拉拢美国还可间接削弱印度的影响力。通过提供战略资源与港口合作,巴基斯坦希望美国减少对印度的支持,从而在南亚地缘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当然,帕斯尼港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目前该港口仅为渔港,要升级为深水港需长期投入。以中国基建能力为例,瓜达尔港的建设耗时14年,美国若想完成帕斯尼港项目,时间成本只会更高。因此,中巴关系的传统基础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动摇。

但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国与国之间,利益永远是核心驱动力。当印度强势而巴基斯坦弱势时,中巴“铁杆友谊”显得尤为牢固;一旦巴基斯坦成为各方争相拉拢的对象,其外交政策必然更加灵活多变。对于中国而言,既需理解巴基斯坦的现实考量,也应通过深化合作巩固传统友谊,同时在南亚地缘竞争中保持战略定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