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天赐材料营收缩水百亿,电解液龙头流动性危机待解

时间:2025-09-25 12:05:07 来源:阿尔法工场 作者:阿尔法工场

天赐材料工厂

导语:作为全球电解液出货量冠军,天赐材料(002709.SZ)虽占据35.7%的市场份额,但现金储备三年缩水七成、借款规模攀升的流动性压力,正成为这家龙头企业亟待突破的瓶颈。2025年赴港IPO的融资计划,既是产能扩张的机遇,更是化解债务危机的关键战役。

市占率第一的隐忧:流动性承压与业绩波动

据灼识咨询数据,天赐材料自2016年起连续九年稳居全球电解液出货量榜首,2024年市场份额达35.7%。其客户覆盖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制造商中的八家、储能电池制造商前十中的全部,以及消费电池领域前十中的八家。然而,这家行业龙头的财务数据却透露出隐忧:

  • 现金储备锐减:2022年末现金及等价物46.58亿元,至2025年上半年已降至13.03亿元,三年缩水超七成。
  • 债务规模攀升:短期借款从2022年末的7.98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9.36亿元,同期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从1.94亿元增至5.21亿元。
  • 利息成本激增:财务成本从2022年的1.13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23亿元,仅半年利息支出已超2022年全年水平。

尽管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9%至70.29亿元,净利润回升至2.65亿元,但这一数字仍不足2022年峰值(58.4亿元)的5%。毛利率从2022年的38%骤降至2024年的18.9%,2025年上半年仅微升至18.7%,盈利水平远未恢复。

客户集中度高企:双刃剑效应凸显

天赐材料的业务结构呈现明显的“双轮驱动”特征:锂离子电池材料贡献超85%的营收,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为辅。其客户集中度极高,2022-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占比分别为70.8%、71.2%、58.7%和58.7%,最大客户收入占比最高达54.5%。

这种结构既体现了公司对头部客户的强链接能力,也暗藏风险。例如,其关键原材料采购存在与部分头部电池厂(如宁德时代)既为客户又为供应商的情形。这种深度绑定虽能保障订单稳定性,但在行业价格波动时,议价能力可能被削弱。

行业周期冲击:从巅峰到低谷的三年

天赐材料的业绩波动与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周期高度同步:

  • 2022年巅峰期:全球锂离子电池需求激增,碳酸锂等原材料供应紧张推高产品价格,营收达223.17亿元,净利润58.4亿元。
  • 2023年转折点:上游产能扩张导致原材料供应改善,叠加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平均售价大幅下降,营收同比下跌31%至154.05亿元,净利润下滑至18.4亿元。
  • 2024年低谷期:营收进一步缩水至125.18亿元,净利润仅4.78亿元,毛利从84.74亿元降至23.64亿元。

2025年上半年的回暖,主要得益于行业需求边际改善,但整体盈利水平仍远低于2022年峰值。公司坦言,若未来竞争进一步加剧,可能导致市场份额流失和毛利率压缩。

实控人徐金富的扩张逻辑:稳健中的突围

天赐材料创始人徐金富的商业轨迹颇具代表性:从杭州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他曾在蓝月亮前身道明化学工作,2000年创立天赐高新材料,初期聚焦日化材料,后逐步转型至新能源材料领域。

2014年A股上市后,公司通过多轮融资扩大产能,股价在2020-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期达到巅峰(84.01元/股),徐金富也以402.2亿元财富登上《2022新财富500富人榜》。然而,随着行业产能释放和价格回落,股价自2022年下半年起大幅回调,最大跌幅超50%。

面对流动性压力,徐金富选择赴港IPO融资。这一决策既符合其“不做多行业,而是一件事情做深做稳”的风格,也反映出在行业集中度提升(2024年全球前五企业市场份额达75.4%)背景下,通过资本运作巩固龙头地位的迫切性。

未来挑战:全球化扩张与债务平衡

天赐材料的海外战略已初见成效,在欧洲、北美建立代工/委托加工网络,但全球化布局需大量资金投入。与此同时,其资产负债率虽从2022年的49.7%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5.5%,但借款总额仍达70.06亿元,偿债压力不容忽视。

行业分析师指出,天赐材料需在扩大市场份额与控制债务风险间找到平衡点。若能通过IPO优化资本结构,其全球电解液龙头的地位或将进一步巩固;反之,流动性危机可能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