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第四次递交招股书,京东工业再次冲击IPO

时间:2025-09-29 21:12:19 来源:YOUNG财经 作者:YOUNG财经


资料图。本文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陆涵之

第四次递交招股书,京东工业再次冲击IPO

京东工业再次冲击IPO。9月28日,京东工业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这是京东工业第四次递交招股书,可见其冲击上市的决心。招股书显示,京东工业在2023年转亏为盈,业绩上扬。另一方面,公司也面临着多重挑战。

第四次递交招股书

京东工业上市路一波三折。2023年3月30日,京东在港交所发布公告,拟分拆京东工业和京东产发并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独立上市,同时递交了招股书。

在2024年9月30日和2025年3月30日,京东工业再次递交招股书,后因过期失效。

本次为京东工业第四次递交招股书。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京东工业屡次冲击IPO主要是为了获得融资以支持其在工业品供应链技术升级、仓储物流网络拓展及市场扩张方面的持续投入,同时上市有助于提升品牌公信力与客户信任度,吸引更广泛的机构客户,并通过股权激励保留核心人才,推动长期战略发展。

招股书显示,京东工业的整体业绩呈上升趋势。京东工业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业务总收入分别为141亿元、173亿元、204亿元和103亿元。

利润表现上,2022年京东工业净亏损为13亿元,在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2023、2024年以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净利润分别为480万元、7.6亿元以及4.5亿元。

从业务看,京东工业大部分收入来自商品销售收入,其余收入来自提供交易平台、广告以及技术及其他服务。商品销售收入由2022年的129亿元增至2023年的161亿元,并进一步增至2024年的19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7%。服务收入在2022年至2024年稳定在约12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服务收入为6.7亿元。

整体看,中国工业供应链以及服务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灼识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工业企业面临高营业成本及低采购效率的问题。同时,2024年中国企业采购的数智化渗透率仅约为11%。

行业竞争加剧

业绩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京东工业也面临挑战。

从外部看,行业竞争在加剧。今年3月,天猫上线了“工业品牌馆”,并表示首批入选了10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天猫表示,国内企业采购市场线上渗透率不到10%,线上采购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供发掘。今年618,天猫称618企业服务行业迎来爆发,23个品牌破千万,近百品牌实现三位数增长。

除了外部竞争,收入结构显示京东工业以商品收入为主,但商品收入的毛利率低于服务收入。

财报显示,2022年京东工业的商品收入占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的91.5%,到了2024年这一占比达到94%。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8.5%降至2024年的6%。

另一方面,商品收入虽然贡献了超9成营收,但是毛利率远低于服务收入的毛利率。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京东工业的商品收入毛利率分别为11.0%、10.0%和11.3%。同期,服务收入毛利率分别为92.9%、97.0%和94.1%。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京东工业的毛利率分别为18.0%、16.1%及16.2%。京东工业也在招股书中表示,尽管毛利持续增长,但在2023年毛利率略有下降,主要由于商品收入贡献不断增长所带来的收入结构变动,而相较服务收入,商品收入的毛利率较低。

挑战还来自于京东工业的存货周转天数的增长。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的各年度以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京东工业的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7.9天、13.8天、14.8天及23.1天。

对此,王蓬博表示,如果想对供应链进行更多的掌控,京东工业就必须推动核心品类自营入仓模式,和厂直模式相比,库存周转天数就会增加,企业需要直面可能存在的库存积压、需求预测偏差等问题。

从整体看,王蓬博认为京东工业面临的挑战在于工业品市场客户需求高度分散且专业化程度高,对供应链响应和服务能力要求严苛,需要踏实前行。此外,企业需应对来自传统渠道商、其他B2B平台以及京东集团内部资源协调的竞争压力,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与规模化扩张之间也需更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