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湖北打造全国第十条高铁环线:串联三大经济强市,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时间:2025-09-29 20:07:53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时代周报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

继长三角高铁环线开通后,我国又迎来一条新的高铁环线。9月28日,襄阳至荆门(简称“襄荆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该线路与既有的汉十高铁、汉宜铁路、荆荆高铁衔接,形成湖北首个高铁环线,串联起武汉、孝感、随州、襄阳、荆门、荆州、潜江、仙桃等9个城市,全程乘坐约需3小时。


湖北高铁环线示意图 图源:湖北日报

此外,沪渝蓉高铁武宜段计划于今年底开通运营。届时,湖北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座城市——武汉、襄阳、宜昌之间将形成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环线,三地间1小时即可通达,进一步缩短时空距离。

近年来,湖北高铁建设不断提速,路网越织越密。据统计,“十四五”以来,湖北每年有2条以上高铁开工建设,高铁里程达到2155公里。2024年12月8日,荆荆高铁(荆门至荆州)开通,湖北由此实现了17个地市州“市市通高铁”的目标。

今年,湖北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升级。省级重点项目清单中,至少有10个高铁线路建设项目入选,此外还有一批与高铁配套的站场枢纽、物流衔接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在推进中。湖北明确指出,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畅达度不高、覆盖面不足、枢纽能级不强等短板,接下来将编制“十五五”全省铁路发展规划,高效率推进重点铁路项目建设。

串联多个城市:高铁环线的多重意义

纵览我国铁路版图不难发现,分布其中的高铁环线不在少数。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除了湖北这条“汉口—汉口”的环线列车,我国还有9条高铁环线,分别为海南环岛、环鄱阳湖、环闽、环山东半岛、成渝贵环线、长三角环线、黑龙江东部、湘中和粤东环线。

与一般“点对点”模式的高铁不同,环线高铁有多方面的意义。从交通便利角度来看,环线高铁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沿线城市串联,既强化中心城市的交通辐射力,也将更多普通地级市纳入交通网络,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数小时交通圈。

从区域经济协同角度,它可以强化区域经济互动与城市协同发展,便利产业梯度转移与产业链布局,同时带动旅游、商贸、文创、物流等产业。例如,黑龙江东部环线串联起了包括哈尔滨、牡丹江在内的旅游城市,以此带动旅游业发展,游客可以乘坐环线列车,一次游览多个景点。长三角环线途经上海、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一市”,一次性串联起7个GDP万亿之城,能够进一步加速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通,推动长三角城市群深度融合,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图源:图虫创意

湖北高铁环线:强化经济内循环与区域联动

对湖北而言,其环线开通的意义也同样显著。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奇洪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地形地势关系,襄阳与宜昌联系必须经过荆门,而连接襄阳与宜昌高铁的开通,可以强化湖北经济内循环,彻底解决湖北西部地区南北交通不畅问题,让来湖北旅游的外地游客,可以实现一次性游览湖北西部恩施大峡谷、长江三峡、武当山、丹江口、襄阳古城景区。

“同时,增强江汉平原城市交流,对襄阳、宜昌是极大利好,尤其更加突出襄阳、宜昌的城市吸引力和经济对外辐射力。”刘奇洪说。


襄阳 图源:图虫创意

此外,刘奇洪进一步指出,与中部地区其他省相比,湖北有了环线高铁,有助于推动省内人口流动,对深居腹地城乡经济发展利好,有利于武汉、宜昌、襄阳科技人才下沉,更加接近企业、市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从“一主二副”到“金三角”:湖北经济发展思路的调整

这一环线的打造,背后显示出了湖北经济发展思路的调整。刘奇洪指出,湖北作为中部重要省份,以武汉都市圈为核心,一直发挥着区域发展关键支点的作用。从交通区位看,武汉坐拥长江与汉江交汇的优势,自然是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天生就容易聚集各类经济资源和人口。

“但这也带来了省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资源过度向武汉集中,其他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湖北要想在全国、尤其在中部地区保持竞争力,就必须推动全省更加均衡地发展。”他说。


武汉 图源:图虫创意

为此,2003年湖北推行“一主两副”战略,即在武汉之外,着力培育西部的宜昌和西北的襄阳作为省域副中心。经过多年发展,两地经济总量均已突破6000亿元,成为带动区域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这一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呈现出局限性:虽然强调联动发展,但武汉仍是绝对核心,其对襄阳和宜昌的虹吸效应远大于辐射带动能力。以交通为例,过去湖北高铁线路主要是以武汉为中心的放射状布局,宜昌、襄阳与武汉之间是简单的“点对点”连接,但它们彼此之间缺乏高效的横向联系。

刘奇洪分析,宜昌处于武汉与重庆通道中段,随着汉渝高铁开通,在虹吸效应作用下,反而人口、资源向两端武汉、重庆分流;而襄阳处于武汉与关中西安通道中段,随着与武汉、重庆、郑州高铁开通,人口、资源也向这些更高能级城市移动。

如今,随着高铁环线的建成,湖北的经济“金三角”武汉、襄阳、宜昌三地被有效地串联起来,形成了真正的闭环网络。这一变化,为湖北将区域发展思路从过去的“一主两副”升级为“金三角”协同发展新格局,提供了关键的交通支撑。这也意味着,湖北将更加注重三地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联动,而非简单的点轴辐射。

这种多中心、网络化的发展模式,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已被证明是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在今年的湖北两会中,推进“金三角”协同发展被列为重点任务。会议指出,这一布局有助于破解湖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凝聚区域发展新合力。

这个思路在今年发布的《关于实施区域联动战略整体提升支点区域协同力的行动方案》中得到进一步明确,提出将汉襄宜“金三角”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在重点任务上,上述行动方案明确了4个方面12条举措,包括支持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支持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支持宜昌打造联结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金三角”流域共治、科创共兴、民生共享等。

武汉表示,将推动“金三角”科技共兴、产业共链、交通共网、生态共治、服务共享,支持襄宜两市重点企业在汉举办供应链大会,强化阳逻港、襄阳港、宜昌港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