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9月29日消息,2023年11月震惊金融市场的“30亿元量化私募跑路”事件迎来关键进展。随着最高人民检察院披露案件细节,磐京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下称“磐京投资”)实控人毛某、姚某操纵证券市场的犯罪链条被彻底揭开。
据最高检披露,磐京投资实控人毛某为某知名高校法律专业硕士,姚某则通过母亲代持股份成为实际控制人。2017年11月至2019年7月期间,二人操控55个账户交易代号“企鹅”的股票,通过多层嵌套的FOF基金和私募产品筹集资金。2020年9月,磐京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成为该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毛某更出任总经理。
当“企鹅”股票在2020年底出现连续跌停时,毛某、姚某在沈阳、大连、上海、杭州四地组建操盘团队,由白某某负责资金对接和账户管理。他们利用资金优势进行集中交易,试图操纵股价。这种行为早已被监管部门关注,二人曾因违规增持被处以1500万元罚款。
面对证监会调查,毛某、姚某采取极端手段——在杭州操盘点被查处前,提前销毁大量关键证据。这一行为直接导致“30亿元量化私募跑路”的传闻扩散。为获取更多资金,二人与上海J公司、浙江T公司合作,通过无证券融资资质的FOF基金产品进行4.6亿元场外配资。
“你们有本事就定我的罪!”2022年末上海警方破案时,毛某在讯问中公然叫嚣。检察机关调查发现,该案背后存在完整的黑灰产业链:配资团伙通过类证券融资业务提供资金,操纵团伙利用私募基金账户拉抬股价,中层指挥者负责传达指令,形成分工严密的犯罪网络。
2024年9月20日,上海市第一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毛某、姚某因操纵证券市场罪分别获刑七年和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50万元和150万元;白某某获刑三年六个月。同年11月5日,提供场外配资的李某、蒋某某等人因非法经营罪被判六年至一年九个月不等刑期。
尽管毛某、姚某提出上诉,但上海市高级法院于今年4月24日二审维持原判。这标志着这起涉及30亿元资金、影响数十家金融机构的重大案件正式落槌。
案件引发的连锁反应持续发酵。2023年11月“跑路”事件曝光后,百亿私募华软新动力发现其通过深圳汇盛、杭州瑜瑶投资至磐京投资的资金出现兑付困难。今年2月7日,华软新动力以侵权责任纠纷为由,将深圳汇盛、杭州瑜瑶、磐京投资等5家机构诉至上海金融法院,要求赔偿1亿元本金及利息损失。
天眼查显示,该案已于4月22日、9月12日、9月22日三次开庭。值得注意的是,被告中的深圳汇盛、杭州瑜瑶、磐京投资均处于“下落不明”状态。中基协数据显示,磐京投资早在2022年9月就被注销登记,深圳汇盛于2024年5月因异常经营被注销,杭州瑜瑶则长期处于信息报送异常状态。
这起案件不仅暴露了私募基金行业的监管漏洞,更揭示了FOF基金、场外配资等金融工具被滥用的风险。随着法律判决的落地,如何完善私募基金监管体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监管部门和行业机构必须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