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过电网赚消费者的钱,你听过电动车主通过‘卖电’赚电网的钱吗?2025年8月,武汉一位电动车主在南太子湖超级充换电站通过V2G(Vehicle-to-Grid,车网互动)充电桩向电网反向放电,一小时获得60元收益。这一新闻迅速引发热议:电动车主真的能靠‘卖电’赚钱吗?随着国家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试点城市名单公布,V2G正从实验室走向现实,成为能源与交通融合的关键突破口。
那么,V2G究竟是什么?它如何运作?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和战略意义何在?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V2G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特拉华大学教授威廉·凯利(Willett Kempton)在1990年代提出。其核心思想是:电动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移动的储能单元。当大量电动车接入电网时,它们可以像分布式电池一样,在电力需求高峰时向电网供电,在低谷时充电储能,从而实现‘削峰填谷’,提升电网稳定性与效率。
然而,受限于电池技术、通信协议和市场机制,V2G长期停留在实验阶段。直到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激增、动力电池寿命提升以及智能电网建设提速,V2G才真正迎来发展契机。2023年起,中国多地开始布局V2G示范项目;2024年,《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正式发布,上海、深圳、北京等9城入选,标志着V2G进入规模化探索阶段。
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在2025泰达国际论坛上明确指出:‘未来电动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还将成为家庭的‘赚钱工具’。他预测,到2050年,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超3.5亿辆,总储能容量可达240亿千瓦时,相当于全国日均用电量总和。这一庞大储能网络若能有效调度,将彻底改变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
V2G的核心在于‘双向充放电’技术。传统充电桩只能单向为车辆充电,而V2G充电桩则具备‘充电+放电’双重功能。其工作流程如下:
值得强调的是,这个模式依靠智能调度,依托车-桩-网通信协议(如OCPP、ISO 15118),电网可根据负荷情况自动调度符合条件的电动车参与调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以北京某V2G示范站为例,放电补贴为0.7元/度,而居民充电成本仅0.47元/度。一辆52kWh的电动车,若每次放电30kWh,每年参与250次,理论净收益可达1700元以上。而在武汉试点中,峰谷价差高达2.5元以上,收益更为可观。
表面上看,V2G让车主‘赚电网的钱’,实则其价值远不止于此。它是一场深刻的能源系统变革,具有多重战略意义。
中国电力系统正面临‘双峰’挑战。夏季空调负荷与冬季取暖负荷导致用电高峰频现。传统解决方案依赖燃气电站或抽水蓄能,成本高且建设周期长。而V2G提供了一种灵活、低成本的调峰手段。据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测算,到2030年,V2G可提供2亿千瓦的削峰能力,占全国最大负荷的10%-12%;2035年更将达8-9亿千瓦,占比近40%,基本解决短周期调峰难题。
风电、光伏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常出现‘弃风弃光’现象。V2G可作为‘移动储能’吸收富余绿电,并在无风无光时释放,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欧阳明高指出,未来V2G将实现‘充绿电、替峰电’,在高峰时段替代高碳排放的火电与燃气发电,助力碳中和目标。预计到2035年,V2G可带来约17亿吨的减排量。
V2G是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它使电力系统从‘源随荷动’转向‘荷随源动’,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尤其在‘光储直柔’建筑、工业园区等场景中,V2G可与屋顶光伏、储能系统协同运行,打造低碳能源微网。
V2G催生了‘电力交易+出行服务’的新业态。车企、充电桩运营商、电网公司、聚合商可共同构建V2G生态。例如,车企可推出‘带V2G功能的车型+电池保险+收益分成’套餐;第三方平台可整合分散车辆参与电力市场竞价。据测算,当参与车辆达百万级时,系统效益将呈指数级增长。
尽管前景广阔,V2G仍面临诸多挑战。
尽管挑战重重,V2G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行业预测,2028年起中国新售电动车将全面标配V2G功能,2030年常态化参与放电的车辆将超千万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多方协同:
而用户要做就简单了,加强科普宣传,打消安全顾虑,探索‘无感参与’模式(如自动调度、远程控制)。正如媒体评论所言:‘V2G是一块尚未被充分开垦的价值高地。’它不仅关乎电动车主能否‘薅电网羊毛’,更关乎中国能源转型的深度与速度。当每一辆电动车都成为电网的‘稳定器’与‘减碳先锋’,我们或将迎来一个‘出行即储能、开车即赚钱’的新时代。
电动车主,你准备好加入这场能源革命了吗?
作 者 | 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