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国资投资奇迹:一只股票如何创造千亿收益?

时间:2025-09-29 19:07:45 来源:大猫财经Pro 作者:大猫财经Pro



*此图由AI生成

作者| 史大郎&猫哥

来源| 是史大郎&大猫财经Pro

近年来,国资在高科技产业领域的投资屡创佳绩,其中长江存储与海光信息的案例尤为引人注目。这些投资不仅展现了国资的战略眼光,更通过精准布局实现了千亿级的收益增长。



长江存储作为中国Top10独角兽中唯一的半导体芯片企业,目前估值已达1600亿。随着AI算力的全球爆发,存储芯片需求激增,若成功上市,其市值有望突破2000亿大关。而背后的最大赢家,正是湖北科投及武汉东湖开发区。通过早期布局与持续注资,武汉东湖开发区现已成为长江存储的实控人,持股比例达34.39%,按当前估值计算,这部分股份价值约550亿。

回顾长江存储的发展历程,其最初作为3D NAND闪存项目启动,2016年正式成立时,大股东紫光集团尚存不确定性。此时,国家大基金与武汉东湖区果断出手,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成功争取到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落地。2017年,长江存储成功设计制造首款3D NAND闪存,打破了韩国与美国的垄断地位。尽管2021年紫光集团破产,但湖北科投及时接盘,确保了长江存储的稳定发展。



与长江存储类似,成都国资在海光信息上的投资也取得了巨大成功。2016年,海光信息研发新品急需资金时,成都高新、成都产投等国资果断入股,以约8亿资金获得6.5亿股。随着海光信息前景明朗,估值飙升,成都国资在上市前已通过股份转让回本。2022年海光信息科创板上市,募资108亿,发行价36元,成都国资持股价值大幅增长。今年,随着海光信息股价暴涨至260元左右,市值超6000亿,成都国资按当前持股计算,浮盈已达1028亿。

国资在高科技产业领域的成功投资,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更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以成都为例,海光信息的两家主要子公司均落户成都,专注于集成电路设计,为海光信息贡献了主要营收。而成都在公司扶持上的不遗余力,也推动了当地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首个“万亿级”产业。

近年来,国资投资模式逐渐成为各地争相模仿的对象。合肥模式被誉为“中国最牛风投机构”,通过引入京东方、押注半导体、扶持新能源等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北京亦庄国投、重庆两江新区等也通过长周期投资重点产业、核心企业,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企业落地。

然而,国资投资并非一帆风顺。在新能源汽车与半导体芯片领域,也曾出现过多起“PPT造车”与“空手套白狼”的骗局。如高合汽车、赛麟汽车等骗取地方国资巨额资金,最终却以破产告终。这些案例提醒我们,国资在做城市投行时,必须做足尽调,确保投资对象真正具备硬核实力。

总体来看,国资在高科技产业领域的投资已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精准布局与长期持有,国资不仅实现了千亿级的收益增长,更推动了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未来,随着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国资投资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