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乌塔
编辑|刘景丰
几个月前,一部日本短剧在TikTok上意外走红。画面中,一位日本普通职员在工作间隙给妻子打电话,脱口而出的流利中文让同事目瞪口呆。这一细节激发了另一位女同事学习韩语的兴趣,并由此开启了她从职场新人到人生赢家的逆袭之路。这段看似普通的剧情,实则是社交软件HelloTalk在TikTok上精心策划的营销内容。
通过TikTok实现全球化布局已成为社交行业的共识。这款以年轻用户为核心的短视频平台,凭借其独特的互动性和娱乐感,正在重塑全球社交格局。据极数《2024全球Z世代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Z世代人口已突破20亿,作为第一代数字原住民,他们将社交重心从熟人网络转向陌生人连接,推动了线上陌生人社交的繁荣发展。
然而,社交出海并非坦途。文化差异、消费习惯差异以及用户对身份认同的需求,构成了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三大门槛。在市场愈发重视长期主义的今天,企业需要解决的不仅是如何站稳脚跟,更是如何在异国他乡实现持续发展。
Kepios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社交率达到63.9%,活跃用户达52.4亿,过去一年新增用户2060万,增长率4.1%。这一增长背后,呈现出三大显著趋势:
2025年,全球Z世代人口突破20亿,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在东南亚市场,某社交项目16-24岁用户占比超过70%。他们通过表情包、手势舞等跨语言媒介构建“数字巴别塔”,推动社交产品向兴趣细分、真实表达和多元文化认同方向发展。2023年,全球青年通过迷因(meme)构建的“共意空间”触发的民间外交互动规模,相当于联合国大会全年议程的37倍。
“悦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反映出用户通过社交疏解压力、获取即时快乐的需求。Labubu“丑娃”虽无实用价值,却成为全球社交货币,其盗版产品同样受欢迎。在北美地区,TikTok上#love话题播放量超874亿次,#tinder话题播放量达20亿次。约会软件和语音聊天室因此成为重要情感投射阵地,中东地区崛起的Yola便是典型案例,其6月下载量突破40万。
图源:点点数据
自由主义和消费文化催生了“自恋”这一集体性精神气候,AI技术则提供了情感寄托空间。虚拟角色和AI Agent成为用户情绪宣泄的“树洞”,推动虚拟人业务快速发展。快手首个AI社交APP“Fantasay”主打与AI角色互动,进化为AI陪伴类熟人社交产品的“Pengu”用户量达1500万,并获得腾讯参投的1500万美元A轮融资。
尽管头部玩家成绩斐然,如Yalla 2024年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6.0%,净利润增长18.7%,但部分区域市场的竞争依然激烈。一名中东泛娱乐应用从业者透露,沙特市场新APP层出不穷,但存活情况不明,出海存在着严重的幸存者偏差。
图源:X
随着竞争加剧,社交赛道玩家面临共同命题:如何保持品牌影响力并实现可持续增长?新玩家需应对文化隔阂、消费习惯差异和用户需求多样性;老玩家则面临用户留存和获量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
TikTok凭借三大优势成为社交出海的关键平台:
1. 短视频用户的强社交联结需求
GWI数据显示,短视频用户与家人保持联系的比例较非短视频用户高22.1%,主动结交新朋友的比例高12.7%。37%的TikTok用户每日购买高级功能,71%的用户愿意为约会类应用付费。
2. 用户规模与粘性优势
截至2025年初,TikTok在美国用户达1.7亿,占美国总人口一半以上。美国用户近32%的社交媒体使用时间投入在TikTok上,平均使用时长超过Facebook和Instagram。
3. 核心用户对广告的接受度
Z世代不排斥广告,但厌恶低质量内容。TikTok的KOL/KOC投放效果显著,生活化内容培养了用户广告接受度。在欧洲,TikTok网红数量远超YouTube和Instagram;在拉美,达人资源占比达59%。
图源:Nox聚星
TikTok for Business提供的一站式洞察工具,如Top Ads页面,可查看视频内容公式、卖点标签及数据指标,辅助效果分析,对数据导向的国内企业极具吸引力。
品牌越来越重视节日营销的价值。以斋月为例,TGM Research数据显示,78%的用户会提高社交媒体使用时间。通过线上挑战赛,品牌可与用户建立深层情感连接,塑造品牌认知和信任感。
TikTok for Business推出的“Consideration Ads”聚焦已有消费意向的用户,在购买行为发生前进行心理铺垫。数据显示,采用“种草广告+效果广告”组合策略后,平均每次付费成本下降20%,高价值用户渗透率提升256%。
图源:TikTok for Business出海营销
社交出海是一场持续演进的竞争,要求从业者更贴近用户,以更自然的姿态面对市场。提供直观数据、多元化内容和高影响力形式的平台,将成为社交出海迈向下一阶段的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