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君
高规格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让占据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第一大省”再次成为全国焦点。权威定调“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不仅凸显新疆战略地位,更揭示其从内陆边疆向开放前沿的历史性转变——这一进程正在重塑中国与欧亚大陆的经济安全格局。
70年跨越:数据见证新疆发展奇迹
公开数据显示,新疆地区生产总值从1955年的12.31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20534.08亿元,增长203倍;公路通车里程从8820公里扩展至23.19万公里;铁路从无到有,2025年总里程达9234公里;客货运航线从2条增至611条;人口从478.36万人增至2585.23万人;人均预期寿命从30岁提升至77岁。这些宏观数据背后,是新疆对全国发展的硬核支撑。
能源枢纽:全国四成煤炭资源在此
新疆太阳能可开发量占全国近三分之一,风能占五分之一,石油预测资源量占全国陆上五分之一,天然气占四分之一,煤炭预测资源量更达全国四成。2024年,新疆原煤产量5.41亿吨,同比增长17.5%,增速连续四年领跑全国。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实现电能7毫秒直达,5条“疆电外送”通道累计外送电量突破9500亿千瓦时,足够支撑全国14亿人日常用电280天。
产粮大省:戈壁滩崛起西北粮仓
过去三年,新疆粮食种植面积增加882.5万亩,占全国增量34.8%;粮食产量增加超百亿斤,占全国增量25.1%,成为全国产能增量最多的省区。2024年粮食产量连续两年猛增,超越主产区江西;水产品产量18.39万吨,稳居西北五省区第一,“新疆三文鱼”成为市场新宠。
开放前沿:中欧班列与中吉乌铁路双轮驱动
新疆外贸增速持续领跑:进出口总值从2022年突破2000亿元,到2023年跨越3000亿元,2024年跃至4351.1亿元。截至7月28日,阿拉山口、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超1万列,过货量分别完成977.8万吨和796万吨,创历史新高。中吉乌铁路的开工更具里程碑意义——这条全球最短的欧亚大陆桥将使新疆至欧洲货运时间缩短900公里、节省7-8天,配合118条国际道路运输线路,新疆“向西开放桥头堡”地位显著提升。
产业升级:八大集群构建经济新引擎
新疆着力打造油气生产加工、煤炭煤电煤化工、绿色矿业等“八大产业集群”,2022年集群增加值达8940亿元,占GDP超50%。能源领域“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亿千瓦,成为第一大电源,全球最大光伏项目、全国最大2万吨级绿氢示范项目相继落地,形成完整产业链。2024年新疆GDP突破2万亿大关,位居全国第23位,较2015年提升3个位次;第三产业占比47.9%,实现“三二一”产业结构转型。
人口与资金:用脚投票的发展预期
在全国总人口负增长背景下,新疆常住人口逆势增长:2024年末达262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8万人,增量仅次于广东、浙江。其中机械增长人口近16万人,位居全国第五。资金流向同样积极:2024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4391个,引进区外到位资金9355.26亿元,同比增长11%;民间投资增长24.3%;上半年各项存款增速全国第一,贷款增速与山东并列第三。
从资源输出到通道枢纽,从产业升级到人口集聚,新疆正以多维度突破证明其战略价值。在陆权与海权平衡的新阶段,这片占中国六分之一国土的“第一大省”,或许才刚刚开启属于它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