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四年沉淀,华友钴业(603799.SH)终于迎来价值重估的关键时刻!截至9月26日收盘,公司股价收涨3.8%,总市值攀升至1066亿元。若将时间轴拉长至去年“924”行情启动以来,华友钴业累计涨幅已达165.88%,成为资本市场瞩目的焦点。
华友钴业的强势表现,背后是三大逻辑的共振:
1. 小金属周期:稀缺资源迎来“牛市”
去年至今,通达信“小金属”板块累计涨幅达123.56%。与铜、铝等大宗金属不同,钴、锑、铋、钨、钼等小金属因战略价值高企,成为全球资源争夺的焦点。以钴为例,年初至今其现货价从16.3万元/吨飙升至29.9万元/吨,涨幅近83%。
这一轮上涨的直接推手是刚果(金)的政策调控。作为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国(2024年产量占全球75.86%),该国今年2月宣布暂停钴出口四个月,随后将禁令延长至10月15日,并计划从10月16日起实施出口配额制。政策干预下,全球钴价应声而涨。
2. 固态电池风口:技术革命催生新机遇
固态电池被视为“电池终极形态”,年初至今通达信“固态电池”概念指数最大涨幅达82.20%。2024年9月以来,行业利好密集落地:
华友钴业亦深度布局。2024年12月6日,公司宣布牵头承担国家级固态电池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凭借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研发优势,已与国内外头部电池及整车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其中,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已应用于终端客户超长续航车型,全固态材料正开展头部企业开发验证。
3. 业绩释放:镍产品放量驱动增长
2025年上半年,华友钴业实现营收372亿元,同比增长23.78%;净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62.26%,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尽管钴价上涨对业绩贡献有限(钴产品仅占收入3.3%),但镍产品规模放量成为核心增长点。
作为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成分,镍价虽未大涨,但公司上半年镍产品出货量达13.94万吨,同比增长83.91%;“镍产品+镍中间品”营收183.8亿元,同比增长111.34%,占营收比重提升至49.41%。
华友钴业的镍相关业务布局深远。在印尼,公司拥有华飞、华越两个项目,并与淡水河谷印尼、福特汽车等合作开发Pomalaa湿法项目(年产12万吨镍金属量)和Sorowako湿法项目(年产6万吨镍金属量)。其中,Pomalaa项目已启动建设,预计2026年底前投产。
从估值角度看,公司当前市盈率仅21.03倍,显著低于近五年平均水平(31.95倍),亦低于锂电池板块整体市盈率(35.81倍)和小金属板块整体市盈率(21.02倍),未来估值修复空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