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贷新规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近期多家银行密集披露互联网贷款业务合作机构白名单,大型互联网平台、头部民营银行及持牌金融机构成为入围主力。
《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发现,徽商银行、东亚银行(中国)、上海银行等机构近期陆续发布互联网贷款业务合作机构名单。结合此前披露信息,银行合作对象集中于蚂蚁系、京东系、腾讯系等头部平台,以及持牌金融机构和融资担保公司。
今年4月1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简称“助贷新规”),明确要求商业银行总行对合作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并通过官网等渠道公开披露。随着10月1日新规生效日期临近,银行加速推进合规动作。
以徽商银行为例,其官网公布的互联网贷款合作机构名单涵盖29家机构,合作类型包括营销获客、共同出资放贷、支付结算、风险分担及逾期清收五大领域。合作方中,蚂蚁智信(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列,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知名产品亦纳入合作范围。
东亚银行(中国)于9月10日披露9家助贷机构名单,并承诺定期更新。名单中网商银行、支付宝等机构与徽商银行合作方高度重合。此外,上海银行、富邦华一银行、江南农商行等机构早前已公开合作名单,蚂蚁系、京东系、腾讯系机构占据多数席位。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银行密集公布白名单是响应监管要求的重要举措,旨在从源头规范助贷业务,提升服务质量。头部机构凭借科技能力、流量优势及客群积累,未来有望从持牌业务向平台业务延伸,为同业提供更多赋能。
助贷新规明确,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助贷业务需坚持总行集中管理、权责收益匹配、风险定价合理、业务规模适度四大原则。总行须对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严禁与名单外机构合作。
浙江浙杭律师事务所律师吴雨奇分析,新规将推动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模式全面转型:
部分银行2025年半年报已显现转型成效。青岛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84.58亿元,其中互联网贷款占比64.7%;上海银行平台类互联网消费贷款投放同比增长2.93%。
苏筱芮提醒,新规对中小银行提出更高要求。部分机构在风控能力、流量获客及运营手段上依赖互联网平台,新规实施后需加快自营能力建设,否则可能面临业务收缩风险。
吴雨奇建议,银行应从三方面完善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