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欣 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 上财浦发金融创新研究院
摘要
2025年9月25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9973.HK)正式登陆港交所,其招股书全面披露了公司独特的增长模式与财务结构。通过“品牌向上”战略与全球化布局,奇瑞实现销量与平均售价双提升,2024年营收达2699亿元,净利润143亿元。财务层面,公司总资产周转率达1.37次,权益乘数9.71,在利润率承压背景下仍创造70.8%的ROE。此次募资将重点投向研发与全球化,支撑智能电动时代转型。
IPO进程与战略意义
2025年9月17日,奇瑞汽车启动IPO招股,拟全球发售3亿股H股,每股定价27.75-30.75港元,超额配股权15%,最高募资额达百亿港元。此次上市标志着奇瑞正式迈入国际资本市场,其招股书为外界提供了深度剖析其经营战略、财务健康度及未来增长潜力的窗口。
奇瑞的核心战略围绕“品牌向上、市场向外、技术向未来、产业向高端、管理向卓越”展开,通过销量扩张与产品升级双轮驱动,构建了独特的增长模式。其财务结构与运营效率的协同作用,成为支撑高股东回报的关键。
销量与价格齐升:业绩增长的双引擎
奇瑞汽车的业绩增长源于销量规模扩张与产品平均售价提升的双重驱动。2024年,公司全球乘用车销量达229.5万辆,同比增长近50%,在中国自主品牌中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十一。这一成绩得益于多品牌矩阵的协同发展:奇瑞品牌稳固基本盘,捷途品牌深耕“旅行+”细分市场,星途品牌发力高端市场,共同推动销量增长。
更值得关注的是“品牌向上”战略对产品价值的提升。2024年,公司乘用车平均售价较2022年增长33.5%,其中国内市场增幅达37.0%,海外市场增幅19.4%。奇瑞与捷途品牌的ASP增幅分别达30.9%和39.5%,表明市场对其产品价值的认可度显著提高。这种“量价齐升”的局面,直接推动了公司财务数据的跃升:总收入从2022年的926亿元增至2024年的2699亿元,净利润从58亿元增至143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4.3%和90.9%,增长动能持续强劲。
全球化战略:从产品出口到深度本土化
全球化是奇瑞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公司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榜首,海外销量占比约50%,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用户超1300万。在欧洲、南美、中东及北非地区,奇瑞均位列中国品牌销量第一。
其全球化战略正从产品贸易向深度本土化运营升级。与西班牙EV MOTORS合作在巴塞罗那建厂,成为首家在欧洲本土生产整车的中国品牌,标志着技术标准与管理经验的输出。公司构建了全球运营基础设施,包括1092家海外经销商、8个全球研发基地,支持本土化产品开发与用户服务,为其全球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瑶光2025”战略:油电并举的转型路径
面对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转型,奇瑞制定了“瑶光2025”战略,采用“油电并举”的稳健路径。公司在传统内燃机领域拥有深厚积淀,鲲鹏天擎混动C-DM系统发动机热效率达48%,引领混动汽车进入“油耗1时代”。这一策略使其在燃油车与混动车市场持续获取利润,为纯电及智能化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降低技术路线选择风险。
2023年,奇瑞迅速调整新能源产品线,依托火星架构与EOX电动平台推出智界S7、星纪元ES等高端车型,市场反响积极。公司还构建开放技术生态,与宁德时代、地平线、华为等头部企业合作,整合外部资源提升技术竞争力。与华为联合打造的智界品牌,初步验证了这一模式的可行性。
财务结构:高效率与杠杆的平衡艺术
奇瑞的财务特征凸显了其商业模式与风险控制的独特性。2023年与2024年,公司ROE分别达90.8%和70.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其核心逻辑可通过杜邦公式解析:高ROE源于承压的净利率、显著提升的总资产周转率与高位但可控的权益乘数。
奇瑞汽车2022-2024年核心财务指标
2024年,公司权益乘数从2023年的13.11降至9.71,计息债务比率从27.9%降至11.9%,银行贷款总额从390亿元减至255亿元,债务风险可控。这种高效率与杠杆的平衡,使其在利润率承压背景下仍能维持高ROE,为股东创造超额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