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零关税政策助力非洲农产品畅行中国市场

时间:2025-09-26 20:13:14 来源:商业观察杂志社 作者:商业观察杂志社



埃塞俄比亚豆粕、刚果花生、冈比亚腰果、马拉维夏威夷果……随着零关税政策全面落地,一批批非洲特色农产品正通过免税通道加速进入中国市场。2025年,这四个国家农食产品首次获得输华准入资格,成为中非农业贸易深化的最新注脚。自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已有19个非洲国家的31种农食产品成功打开中国市场,合作版图持续扩大。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自非洲进口农食产品金额已连续8年保持正增长。2025年前5个月,进口额达158.3亿元,其中咖啡、可可豆、冷冻草莓进口量同比分别激增145.7%、88.6%、82%。这些亮眼数据背后,是中非农业合作正在重塑全球贸易格局,迈向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

关税减免:打破贸易壁垒的关键一步

过去,中国从非洲进口的农产品主要集中在油料种子、坚果、大豆及柑橘类水果,食品类产品在双边贸易中的占比长期偏低。2025年起,中国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全面零关税政策,覆盖所有与中国建交的非洲伙伴国家。这一政策突破了以往“特定国家+有限产品”的开放模式,以平等互惠的姿态为非洲农产品敞开大门,所有品类的非洲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均可享受完全免税待遇。

关税壁垒的消除直接降低了非洲农产品的出口成本。以肯尼亚茶叶为例,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从肯尼亚进口茶叶量同比增长175.2%。这一强劲增长势头充分验证了零关税政策的“破壁”效果,为非洲特色农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贸易扩容:多样化产品加速涌入

依托零关税政策红利,中非农产品贸易呈现出“多样化、高增长”的显著特征。肯尼亚茶叶对华出口激增后,该国政府明确提出目标:到2030年将对华茶叶出口规模扩大4倍。多哥通过免税通道持续扩大可可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2024年9月,马达加斯加冷冻羊肉首次成功输华,开辟了非洲肉类产品对华出口的新领域。最新统计显示,2025年1至7月,中国从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达396.6亿美元,同比增长10.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中非关系:建立更深更广的联系》报告中指出,中非合作已成为非洲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仅中非贸易一项,每年就能为非洲经济贡献1至2个百分点的增长。

双向利好:激活中非经济新动能

中非农业贸易的蓬勃发展正在释放双向利好效应。对中国消费者而言,肯尼亚牛油果、津巴布韦蓝莓、埃塞俄比亚咖啡、多哥可可等特色农产品漂洋过海,丰富了餐桌选择,让多元的非洲风味走进日常生活。对非洲国家来说,对华农产品出口增长直接带动了当地农业及上下游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零关税政策不分国家类型——无论是资源型、农业型国家,还是工业基础较薄弱的国家,都能借此提升对华出口能力,推动自身产业链、价值链升级。随着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不断完善,中非农业合作正加速从“单纯贸易”向“全链条协作”转型,助力非洲国家实现从“原材料出口”到“价值创造”的跨越。

展望未来,将有更多非洲特色优质农产品通过零关税通道进入中国市场,非洲农业产业链也将在合作中进一步完善升级。这场跨越山海的农业合作,不仅持续书写着中非互利共赢的故事,更成为全球南南合作的典范,为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农业贸易秩序提供了中非智慧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