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技术升级与成本下降双驱动,储能行业迎发展新机遇

时间:2025-09-30 15:01:47 来源:览富财经网 作者:览富财经网

据央视最新报道,国内新型储能市场近期出现“一芯难求”的火爆局面,头部电池企业普遍处于满产状态,部分订单甚至已排至明年年初。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储能市场的强劲需求,也预示着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周期。

光大证券分析指出,储能电芯市场的“一芯难求”是行业供需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明确信号。头部企业满产及订单排期延长,将有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景气度的传导,为整个行业带来积极影响。



储能市场需求旺盛,装机规模或超预期

目前,国内储能电芯的需求呈现出极为强劲的态势。政策驱动成为核心因素,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1.8亿千瓦以上,预计将拉动约2500亿元的新增项目投资。

中信证券在研报中进一步指出,上述目标意味着到2027年国内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实现翻倍。尽管该目标在量级上与市场此前预测相近,但方案的印发实质上将“市场预测”转变为“政策目标底线”,实际装机规模大概率将超过政策目标。基于此,中信证券上调了2025年至2027年国内储能装机预测,分别为140GW、190GW、230GW。

在海外市场,储能需求同样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在美国关税政策预期收紧以及欧洲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储能新增装机同比分别增长61.6%(功率)和42.9%(容量),推动出口比例显著提升。

国信证券表示,中东、东南亚、南非、印度、拉美等新兴市场多地存在电力紧缺问题,各国政府扶持政策频出,储能装机需求有望大幅提升。因此,新兴市场或将成为中国储能企业出口的重要方向。

技术迭代引供需变革,国内企业争相布局

在供给层面,产能紧张的原因在于技术迭代加速。储能电芯正从314安时向500安时、600安时大容量升级,主流厂商将资源聚焦于下一代产品的研发与产能建设,导致当前成熟产品产能相对紧张。

与此同时,技术迭代也驱动了成本下降。当前储能系统成本较三年前下降约80%,部分地区度电成本已低于0.2元。经济性的飞跃使得储能投资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盈利考量,进一步推动了下游储能需求的大涨。

湖南裕能(301358.SZ)此前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正积极开展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等新材料的研发,持续丰富产品布局和完善技术储备。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CN-5系列、YN-9系列等新产品销量实现进一步增长,有效满足了下游客户对快充、大容量、长循环、高安全电池等应用需求。

银轮股份(002126.SZ)专注于油、水、气、冷媒间的热交换器、汽车空调等热管理产品及后处理排气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在核心业务稳步发展的基础上,银轮股份正积极打造新的增长曲线,围绕数据中心、储能、充换电、低空飞行器四大领域的N个系统和模块打造产品体系。银轮股份在调研活动中透露,储能热管理板块已实现快速放量。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收71.68亿元,同比增长16.52%;归母净利润为4.41亿元,同比增长9.53%。

富佳股份(603219.SH)积极推动“一体两翼”战略落地实施,构建起以清洁小家电为“体”,储能、机器人为“两翼”的增长引擎。其中,储能业务发展迅猛,现已构建完整的产品体系,从电池模块到能量管理系统,再到集装箱储能系统,全链条布局稳步推进。2025年上半年,富佳股份储能业务实现营收2.45亿元。

此外,东南网架(002135.SZ)大力推进新能源业务,公司投资建设的萧山(浦阳)零碳桃源里110MW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采用“农光互补”模式开发建设,因地制宜将绿色能源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发电效益佳,投资回报好,同时有利于公司持续拓展新能源光伏及储能市场。

哪些企业能够脱颖而出?

业内人士表示,受到政策驱动、新兴市场需求爆发以及算力基础设施需求激增等因素影响,电芯供需从供需错配转向局部紧缺,储能行业在供需反转中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

光大证券分析称,储能行业竞争格局正在优化,具备技术、成本和国际化交付能力的头部企业有望获得估值溢价。建议关注储能电芯、储能系统集成及PCS等环节的龙头厂商,特别是具备技术优势的头部企业及海外布局领先的企业。

储能市场持续火爆,资本市场的反馈也较为积极。自今年4月初以来,储能板块一路震荡拉升,至今累计涨幅达到49.14%。个股方面,通润装备(002150.SZ)近5个交易日收获3个涨停板,本月累计上涨63.42%。

截至9月30日中午收盘,派能科技(688063.SH)涨19.99%,湖南裕能涨11.59%,中电鑫龙(002298.SZ)涨10.01%。此外,深科技、通润装备等多只个股收获10CM涨停,市场表现十分抢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