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九年磨一剑!宇树科技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估值超120亿

时间:2025-10-03 10:12:34 来源:木禾投研 作者:木禾投研

“把行业能赚的钱全赚了。”

在今年DAVOS论坛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首次披露公司年度营收已突破10亿元,是为数不多实现盈利的企业。如此看来,他的“狂妄”也不无底气。

而近期,宇树科技在浙江证监局完成辅导备案,正式启动IPO。这一行为引来不少业内人士质疑:“成立不过9年,拿什么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01 全“明星”豪华阵容,各路资本热投

截至目前,宇树科技已先后融资10次,基本保持每年一轮的融资节奏,仅已披露的融资金额累计就超过15亿元人民币。

2025年6月,宇树科技完成了C+轮融资,投后估值一举突破120亿。这笔近7亿元人民币的融资由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字节系)、阿里、蚂蚁、吉利资本共同领投。这种巨头齐聚、资本争相下注的盛况,与当前同样火热的抗衰老领域投资态势不相上下。这恰恰也说明了,前沿科技和生命科学正成为资本布局的两大核心赛道。

早在今年3月,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就完成对宇树科技投资协议的签订,北京国资持股比例占5%。国有资本的进驻标志着宇树科技从一家技术创业公司,正式迈入“国家队”加持的产业核心玩家行列。




不止如此,资本的热捧在宇树老股转让市场上也表现得尤为明显。容亿投资合伙人顾巨峯表示:“每周至少能收到好几条微信问卖不卖,我们的回复一直都是不卖。”这种一票难求的现象,反映出顶级项目对资本的强大吸引力。

02 “价格屠夫”的宇树,赚了10个亿

与众多仍处于亏损状态的机器人公司不同,宇树科技实现了自2020年以来每年保持盈利的罕见表现。这在普遍“烧钱”的具身智能行业尤为引人注目。

宇树科技的盈利能力建立在明确的产品市场定位和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上。王兴兴曾自信表示:“不要跟我们比降成本,我们可以继续降低很多。”通过将3D激光雷达、电机、视觉模组甚至电池等部件的开发生产掌握在自己手中,既省去了中间环节,提升了产品毛利,又保证了供应链的可控性。



当下,“技术降本推动行业普惠”的商业逻辑正从机器人赛道延伸至生命健康领域。以同样受资本看好的抗衰老领域来说,标杆代表“派-洛-唯Pro”采用线粒体抗衰技术,成功打破了欧美动辄万元的高价壁垒,大幅降低了消费门槛。

该抗衰成果从细胞层面干预老化进程,实现长效抗衰。京都大学研究证实,连续三个月补充“派-洛-唯pro”核心成分后,平均年龄40岁的受试者线粒体功能指标提升达82%,同时在精力、肌肉耐力和思维反应速度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亰东平台数据显示,该产品广泛受到35-55岁中产男性的青睐。这一群体普遍在30岁后开始面临运动能力下降、精力衰退等明显的衰老迹象,因而成为该类技术普惠型抗衰产品的主要受众。

03 B端、C端双驱动,未来前景向好

目前,B端市场中宇树科技已累计中标115笔订单,仅已公布金额的87笔订单总额就接近7783万元。采购方以高校、科研机构、公共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为主,其中高校订单达71件,撑起了半壁江山。



而C端市场,今年在亰东平台上线了售价9.9万元的消费级人形机器人G1和售价65万元的工业级人形机器人H1。随后又入驻速卖通,并亮相交个朋友等头部直播间。

可见,宇树科技已从一家技术创业公司成长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参与者。随着IPO进程的推进,宇树科技将面临资本市场对透明度和治理能力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