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何珊珊
当中国外卖用户规模突破6亿大关,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时,美团正以无人机配送为突破口,悄然掀起一场效率革命。
深圳夜送开启,60万单背后的技术跃迁
2025年9月28日,美团无人机在深圳上线夜间配送服务,标志着其技术能力从‘日间可用’升级为‘全天候覆盖’。据抖音用户实测视频显示,10月2日晚间无人机在弱光环境下仍能精准完成配送任务。这并非美团无人机的首次亮相——早在2024年立秋当日,北京八达岭长城的游客便通过无人机收到‘秋天第一杯奶茶’,印证其已打通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低空配送网络。
美团无人机公共事务负责人闫琰透露,截至2025年6月底,该业务已在深圳、北京、上海、广州、香港、迪拜等国内外城市开通64条航线,累计完成超60万订单,配送商品种类覆盖11万种。在北京望京展厅,最新款第四代自研无人机可实现10分钟内将2.4公斤商品送达5公里外用户手中,技术参数直逼行业天花板。
美团无人机深圳夜间配送实景,图源:时代周报
王兴亲抓战略,八年四代迭代破局
美团无人机业务的战略定位远超技术试验层面。作为‘本地商业’战略的核心延伸,其旨在突破交通、人力限制,实现分钟级履约体验。2024年国庆前夕上线的夜间配送,直击即时零售行业‘夜间运力短缺’的痛点场景。通过升级导航定位能力,无人机可借助城市灯光与路灯完成厘米级精准降落,即便在应急照明场景下也能通过传感器实现自主避障。
回溯2017年,当中国外卖市场处于‘二雄争霸’阶段时,美团便已启动无人机研发项目。彼时中国民用无人机虽占据全球70%消费级市场,但商用配送领域仍属空白。美团创始人王兴力排众议,邀请具有高通背景的清华大学同学毛一年掌舵业务,2018年上市后首份财报显示研发投入同比激增93.93%,达70.72亿元。
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美团首次披露自主研发的城市低空物流模式,明确‘3公里15分钟送达’目标,并实现核心系统90%部件自研。同年深圳首条常态化配送航线的开通,标志着其从技术储备转向商业落地。
深圳无人机外卖投递箱,图源:美团供图
政策东风助力,全球化布局显野心
美团无人机的突破性进展,离不开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战略,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此背景下,美团无人机于2023年获得中国民航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成为国内首家获准在人口密集区120米以下空域商业化运营的企业。
政策红利下,美团无人机业务呈现‘国内深耕+海外突围’的双线布局。国内方面,北京八达岭长城航线的落地颇具代表性:该区域保留原始风貌且无商业设施,美团需协调中部战区空军、北京市多部门完成空域批复与安全论证,前期准备周期近2年。海外方面,2024年底美团无人机获迪拜民航局商业运营资质,针对当地沙漠地形与稀疏城市分布特点,重点解决人工配送时效问题。
60万单背后的商业逻辑:效率革命还是未来投资?
尽管60万单在美团日订单1.2亿的体量中占比微小,但其战略价值不容忽视。全球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2027年全球物流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290.6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21.01%。美团无人机运营负责人杨俊伟透露,其多场景解决方案历经2年打磨,完成近12万单监管测试任务,最终实现从研发到制造到场景应用的全链路闭环。
当前挑战仍存:技术层面需适配不同城市气候与建筑环境,美团历经8年4次迭代才实现-20℃至50℃极端环境稳定飞行;场景落地层面,社区配送需解决噪音问题,团队耗时2年研发静音螺旋桨;商业层面,自建工厂虽能推动规模化生产,但初期投入与缓慢回报的平衡仍是考验。
从财报数据看,美团2025年二季度研发开支62.6亿元,同比增长17.2%,主要投向AI与无人机领域。在核心业务面临京东、饿了么、抖音等多方竞争压力下,无人机业务被视为‘跳出价格战’的关键抓手。闫琰举例称,景区场景中无人机可突破围栏限制实现点对点配送,医疗场景中社康样本配送时效从‘次日达’提升至‘当日达’。
八达岭长城无人机配送站,图源:美团供图
未来之战:规模效应决定成败
美团无人机的差异化竞争力在于‘自研自产自用’策略与末端配送场景的深度绑定。相比京东物流聚焦仓库至站点配送、亿航智能专注长距离货运,美团无人机直接触达消费者,已与肯德基、赛百味等700余家品牌达成合作,覆盖办公、社区、景区等六大场景。
在‘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持续攀升的背景下,无人机带来的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或将成为美团重构竞争壁垒的核心。正如闫琰所言:‘当业务协同效果与航线铺设速度形成共振,无人机才能真正成为王兴手中的‘外卖杀招’。’这场关于低空经济的未来之战,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